$国联证券(SH601456)$  

鼓励券商做大做强,这是多年来管理层所奉行的一项长期政策,而近年来尤其如此,包括不久前高层发布报告表示,要推动头部证券公司做强做优。

管理层乃至高层之所以鼓励券商做大做强,推动头部券商做强做优,归根到底在于券商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特别是我国提出要建设金融强国,这更离不开券商的强大,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强大。没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建设金融强国就是一句空话。但如何将券商做大做强,低水平发展的中国证券业也选择了最低级的做法,那就是券商并购,试图通过券商并购达到1+12的效果,这种券商并购也就是中国券商们所认为的做大做强。实际上,这种券商并购并不能真正让券商做大做强,更谈不上做强做优。从“做大”来看,券商并购的真实效果是1+12,毕竟在券商并购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人才流失。而从“做强”来看,券商并购基本上达不到“做强”的目的,毕竟一直以来,中国证券业始终都是靠天吃饭,靠政策吃饭。虽然资本市场一直都在强调“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竭力鼓吹IPO市场化,但证券业的发展却并没有市场化。甚至就连券商之间的佣金竞争,也都是为行业所不容的。所以,中国券商基本上都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如果走出国门,基本上都只有被全歼的结果,因此中国券商都只是温室里的花朵,在做大做强的问题上,也只有依靠并购这种低级的手段。这其实也只是券商的自欺欺人罢了。比如,国泰与君安的合并,并没有产生一个更加强大的国泰君安。又比如,申万与宏源的合并,也没有产生一个强大的申万宏源,因此,期待国联并购民生,产生一个强大的国联证券或国联民生证券,这无异于画饼充饥而已。其实,在券商做大做强的路径选择上,目前券商并购所选择的路径明显是错误的。如果是券商之间的强强联合,或许还有利于券商的做大做强。但实际上发生在A股市场上的券商并购,通常是一家稍强一点的券商,收购另一家不强的券商,甚至是另一家出现问题的券商;或者是两家原本就很平庸的券商之间的联合。这样的并购又如何能够做大做强券商呢?而且由于国内券商本身就是温室的花朵,吃的是政策饭,而没有经过市场化的市场竞争的锤炼,国内券商本身也很难产生强者。国内券商中的所谓强者,不过就是个头大一些的蝼蚁而已,一旦走出国外,都是国外券商眼里的菜。所以,要让国内券商做大做强,首先就是要让国内券商适应市场竞争,让券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而不是靠吃政策饭来过日子。只有国内的券商真的做强了,券商并购才能有利于券商做大做强。而目前低水平的券商并购,显然是达不到做大做强的目的的。就目前的国联民生并购案来说,所谓“做强”只是自欺欺人的一个画饼。而对于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来说,其实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民生证券经过并购,实现了上市的目的,民生证券股东们的持股转换成了国联证券的持股,待锁定期期满之后就可以上市套现了。

同样重要的是,这起国联民生并购案,国联证券方面还要进行配套的募资,计划募资不超过20亿元。这意味着这起并购案,国联证券除了得到一个民生证券外,还可以得到20亿元的募资。这也意味着,这起并购案能不能让国联证券强大起来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联证券可以借着并购案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向投资者伸手要来20亿元的资金。向投资者伸手要钱,这是任何一家券商或者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非常热衷的事情。这就难怪在今天的市场上,券商股遭到投资者的用脚投票。因此,就国联民生并购案来说,这只是国联证券的个股利好,而不是整个证券业的利益,更不是整个A股市场的利好。券商做大做强是好事,但这不是券商向投资者伸手要钱的借口,也不能由投资者来买单,更何况即便投资者买单了,券商还是未必能够做大做强呢?



皮海洲先后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新京报》《京华时报》《金融经济》等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万篇,为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1993年入市,所写文章以政策、时事热点评述、股票炒作心得为主,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