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现代资本市场的一句话更为经典,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复。


市面上的所有存在共识的认知,都是根据历史的演变而得出的结论,比如广义论的投机、投资,细分论的技术指标、情绪周期、多空博弈论、各类型公司的PE的定义、业绩增长增速的做法、预期的判断等等。


矛盾论说到,人们了解事物,就是去了解这个物质的运动过程,而这种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


技术指标中,MA的5日,10日均线等,都存在支撑,MACD的顶底背离成功率是最高的。

情绪周期中,市场从它的运作规律,把节点定义为,启动-发酵-分歧-高潮-退潮-冰点-启动,每个节点都有每个节点的特点,但每个节点又不会挨着顺序来,情绪周期无规律,因为情绪的本质是人性,价格低了想捡便宜,价格高了抛出筹码,例如二次冰点是一个公认的试错点(空头高潮,博弈空头分歧下的情绪修复),主升浪的第一次良性分歧次日往往会修复(右侧的便宜筹码)。

在市场的预期方面,比如当天烂板次日高开或低开直接抢筹属于超预期,当天带动板块十几个涨停的日内龙次日正常预期是大单一字,不论是板块的预期,个股的预期,该弱不弱即为强,该强不强即为弱,预期差的方向一直都是市场胜率最高的,是但现在的话确实不怎么好做了。

在市场给各行业各种不同类型的标的市盈率PE值的定义中,可以从历史看出,周期股的定义为10-15倍,大科技类普遍30以上,垄断性公司为15-25,高成长股15-30,低成长股10倍以下。这里指的是未来业绩对于当前股价的PE值,而不是股价到顶回调了一波,资金炒完了,这个时候季报出来估值偏低都是马后炮,因为前期的涨幅已经提前反映了当前的业绩了,参考天齐锂业和整个光伏板块前期的那一波大涨。

周期行业往往是在市场本身或者政策影响下,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导致物价上涨,公司因此利润大增,比如碳中和下的电力,煤炭,新能源车市场需求下的整个产业链,疫情下的口罩。

市场不管怎么变,共识永远不会变,因为它的本质就是投资者们买卖的理由。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