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大讯飞目前估值最强的看点,未来成长最大的潜力,就是处于AI通用大模型这个未来最强赛道我国“最早和唯一完全基于华为算力生态的国家队通用大模型”。一定要读懂这个最强标签,这是你能牢牢拿住小飞哥的定海神针

2、国内市场目前拿到牌照,能上台PK的通用大模型,BAT大厂们还有百川这些,都是惯性搭建在英伟达算力生态基础上,而大模型升级必须依赖持续的算力硬件与生态支撑,美国必然会掐断中国走美国捷径的这个幻想,现实也证明确实如此。

3、那前期搭建于英伟达生态下这些国内玩家的路在何方?囤积卡或黑市卡能消耗多久?黑市价格能有多贵?他们的前景将如何?维持现状还可行吗?重头再来还来得及吗?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市场反复深思和深度推演的核心问题吗?算力生态转换的成本之高,你真以为仅仅只是换卡吗?不过令我诧异的是,市场上目前没有任何卖方或者专业人士去讨论这个重大问题。

4、在国内,只有科大讯飞这唯一的一家企业,这家从2019年就被美国制裁的公司,从搭建大模型之初,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华为,一起搭建纯华为算力底座和生态平台下的讯飞星火大模型。科大讯飞在这个重要关口的重要选择,其战略意义目前被市场严重低估,甚至是刻意低估或挖苦。当中的原因,你能想得清楚吗?

5、不要宣传什么肤浅的百模大战,没有持续的算力底座与生态支撑,战个锤子。你会发现,大众舆论(对错与态度,取决于话语方的屁股和利益)最误导投资判断,比较烦的媒体就是那种流量导向的盈利媒体,典型的就是今日头条、百度排名之类的。远离市场噪音,你才能离成功的投资更近一点点

6、难道你真以为实质意义上的通用大模型,这种未来必然替代操作系统、社交系统甚至交易系统的战略级平台大杀器,是买点AI算力卡、使用开源算法、输入数据资源,一建成模,就一劳永逸了?这种想法得有多幼稚。那种一搭完事的垃圾大模型,叫孤芳自赏的玩具,远远称不上是生产力工具。大模型拼的就是可持续的算力,国内谁真的有源源不断的算力支撑?你掰手指想想看?

7、通用大模型的灵魂之一,那就是持续堆砌算力,就是算力的暴力美学,算力的需求伴随模型的无穷无极的升级,是一个无底洞。没有持续的算力资源追加与算力生态支撑,大模型就必然死,因为大模型的升级没有尽头,只有永续堆砌、永续升级。

8、重申对通用大模型这五个字的看法,这五个字,也是理解这一轮人工智能科技革命的钥匙。通用大模型,是一个战略平台工具,OpenAI是实践这一产业的先驱,从CHATGPT3.5开始,代表了产业变革点和应用质变点的到来。而通用的第一底层逻辑,并不是垂直化和专业化,而是逻辑性、常识化与通识性。如同专业研究生教育之前的从幼儿园到本科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对于人不可缺少,通用大模型对于智能时代才是那个基本的应用底座和发展灵魂。

9、顶尖的、不断进化的通用大模型,如同不断完成和逼近最完善合理的通识教育的“神级”本科毕业生,不仅具备碳基的科学逻辑能力、生活价值常识与百科通识认知,而且拥有硅基绝对速度优势,随着算力支撑与算法进化,这种耦合硅基与碳基的能力边界,也代表了人类未来的文明边界,也是大国之争的最核心产业。

10、发育到一定水平的通用大模型,只需要接入到与其匹配的垂直算法数据库,就会秒变垂直行业的顶级专家(多顶级,取决于你的通识教育和思维逻辑有多优越)。而垂直大模型如果没有通用大模型的底层支撑,那就不过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信息孤岛而已。因为你的算力、算法与数据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更不具备超越和升级的潜质。所以,没有通用大模型的不断进化的这个通识平台,有些企业上来就搞垂直大模型,想抢占市场,想一本万利,这其实叫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急功近利倒在其次,点科技树的基本路子就错了。所以,回头想想,媒体那种所谓的百模、千模、万模大战的无脑提法,是多么可笑。

11、通用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贩夫走卒们都可以通过文字或语音或图像或视频等多形态、自然化的人工语言,而非难以理解的编程化的机器语言,直接与AI系统(智能涌现的黑箱体系)进行便捷交互和深度应用。AI深度应用的适用人群已经由极少数的专业程序人员扩大到了几乎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通用大模型的生产力价值与市场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12、华为看到了这一点,科大讯飞也看到了这一点。想依赖英伟达算力生态去构筑中国的通用大模型的算力底座,在目前的地缘和战略角度,那是自寻死路。这两家企业也最早站了出来,目标是打造全球算力生态的第二选择,构筑我们自己的国家队通用大模型。

13、这条大模型生态的国产可控的路,不走通,后果会如何?不如此,我们又怎么可能摆脱科技的“智子”枷锁?这是一条必走之路,没得选。国运所系,只能祝愿华为和讯飞以及投身于这整个生态圈的企业都能好运

14、华为的盘古,和讯飞的星火,这两个大模型的出发点刚开始就是不一样的。

15、华为的盘古,核心是要服务于华为的行业垂直大客户,尤其是工业领域的大客户,这是华为的核心根据地,所以你看不到华为去大张旗鼓宣传它的盘古,也完全没有搞一个盘古APP去抢占TO C市场的欲望。对于华为来说,只要工业大客户认可盘古,华为就成功了。

16、而讯飞的星火,核心是要兼顾TO B和TO G的同时,做流量最大化的TO C教育和医疗这两座大山,是科大讯飞TO C的根据地业务,也是AI科技的社会福祉精髓之所在。此外,还有一个具备星火大脑的人形机器人,这个业务将会是讯飞多年发展集大成的最核心业务之一,也最值得投资人期待和跟踪的。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对于讯飞这样体量的公司来说,哪怕只有10%的国内AI市占率,那都是足以撑起一个未来AI巨头价值的庞大空间

拥抱华为源源不断的算力支撑,极大提升了星火大模型成为最后玩家之一的概率和可能性。你要认识到这一点。

17、再回来,最早、唯一与华为共同搭建中国的AI算力生态平台,对科大讯飞这家公司的发展意义之大,是继通用大模型出现后(如同小飞哥找到了大梦想和大方向),再一次让其重塑根骨、浴火重生(如同小飞哥找到了实现大梦想的具体路径)。小飞哥从此发展的根骨,与他人已有不同,玄幻小说里,这叫先天道体。所以我经常叫小飞哥是气运之子(也叫渣渣飞)。

18、科大讯飞的意义不在于过去的业绩,而在于过去的自主研发和顽强坚持。尽管哪怕从过去拉长的业绩看,小飞哥也是能够吊打其他以烧钱巨亏为主的AI同行们的。过去的AI行业是一个巨头都不愿意涉及的烧钱游戏,而且是几乎完全没有商业产出。大厂们尽管有强悍的资本开支能力,却只热衷于去做金融,做快贷、做游戏和甚至打算做“卖菜”生意。国内能坚持AI这个赛道二十多年而不倒的,你可以用手指头数一数有几家。科大讯飞坚持到现在,不容易,至少保留了中国纯AI产业的星火和希望

19、科大讯飞去年和今年(2022年和2023年)的业绩萎缩,以及由此展现的所谓高市盈率,错不在业务本身,而在于宏观外部,在于财政支出。稍微深入分析一下的投资人,都能清楚这一点。如果你看得更远,了解到AI时代不论是公共机构还是企业层面越来越焦虑的智能数字化投入的紧迫感和不得不为,了解到赤字率突破3%之后的财政开支宽松通道的意义,你就不会再焦虑科大讯飞TO G和TO B的业务。

20、最后,投资科大讯飞,你带着传统的业绩考察与估值视角,不说你懂不懂AI这个行业的过去、现在,也不说你相不相信AI科技的未来,从目前形势看,也是一种刻舟求剑。它的过去证明了它的市场生存能力和市场渠道能力,证明了它的技术自主研发和算法持续积累,证明了它是中国AI产业的一面旗帜和精神,这就足够!未来,你要关注的只有星火大模型,这也是科大讯飞估值唯一的锚。尤其是拥有了华为算力生态的源源不断的算力,实现国产化通用大模型的突破,这样的投资机遇,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不是那些鼠目寸光的呆子价值派和情绪变迁的趋势派能懂的。

以上,为今日之思考,题目就叫低谷再吹科大讯飞20条。仅供个人思考与交易复盘记录。没有任何投资参考与建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