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北交所确实挺冷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也是谁都不否认的原因,那就是投资门槛太高。按照传统风控的一般做法,要降低投资门槛,就要提高股市质量,抬升上市门槛,与沪深股市相比,北交所的上市门槛是A股最低,确实有提升空间,但如果真提高了,就会把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挡在上市门外,背离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初衷,也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毕竟北交所也是靠中小企业支撑起来的,不能河还没过就把桥给拆了。如果不提高又没法降门槛吸引散户入场,造成冷场,两难啊。

实际上也还是有办法的,而且办法也并不新鲜,就是沿用惯例,采取分层设板的老一套手法,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比如在北交所内部细分出一个小主板市场,名字无所谓(建议提名精选板,既传承了新三板,又避免了与主板的直接冲突),只要实质重于形式,挑选一批高市值高成交高分红的进入(比如50亿市值起步),具体可参考沪深主板上市标准,但必须坚持层层递进能上能下的原则,不能直接进入精选板,不再符合精选板资格的必须退回北交所或者新三板。

由于主板的投资门槛为零,所以北交所如果开通等同主板的精选板,那么降投资门槛就没有了实质性障碍,北交所可以继续保持整体50万,但精选板为0门槛,流动性空间就打开了,也实现了北交所自身的完整与升级,闭环的北交所4321生态圆满完成。

众所周知,无论沪深股市还是三板四板,内部都是一所两板(层)制,主要原因就是差异分化大,而且还要兼顾承上启下,北交所当然不能例外,即使才发展几年,也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头部效应比较集中,但并没有相应的机制匹配,导致龙头股也交投清淡无人问津,鱼龙混杂肯定不利长远,必须在机制上树立优胜劣汰的价值观,形成能上能下进退自如的分层治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股市新路。

北交所从最开始的四板即区域股权市场起步,一步一步到新三板,再到北交所(目前类似双创板式的二板),最后必然要问鼎资本市场的顶级天花板——主板市场,目前冷场的尴尬在于,定位是交易所,效能却不及双创板,感觉有点,要实至名归必然厚积薄发,北交所的路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股市之路,与沪深股市各自独立不同,北交所的4321形成了完整协同的市场链,升降有序区分度很高,不像沪深各板块千人一面且老死不相往来,从没见过主板降二板,二板升主板,主板高的两万亿,低的十亿不到,双创板也是差不多的首尾差距大。

北交所是完全按照中国的国情从头开始走出来的交易所,所以发展慢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北交所具有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的后发优势,当50亿市值公司超过50家的时候,就可以开通精选板了。A股始终是小票当家,而北交所就是小票的天下,只要完成最后一步的裂变,整个北交所的4321生态就彻底活了。

2024-05-22 08:57:09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沪深是自上而下,北证是自下而上,两个发展路线完全不同的股市,注定不会有太多交集,基因不同转板不通,还不如放手各自发展对大家都好,正如汽车的油电之争。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