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上海建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助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在吉林省中南部的辽源市东丰县,由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承建的乡村振兴食用菌三产融合示范园区EPC项目进展喜人:总建面14.54万平方米的项目,大部分单体已进入主体结构维护阶段,预计明年投用。

项目总投资10.44亿元,主要建设深加工标准化厂房、冷链仓储中心、平菇和羊肚菌育菇厂房、食用菌研发、电商、种质资源中心、双孢菇发酵槽等。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一行在视察时,对建设情况及光明发展前景表示肯定。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由于栽培投资小、见效快、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食用菌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富民伞”,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

乡村振兴食用菌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是东丰县2022年谋划实施的新建项目。该项目由东丰县与吉林农业大学院士团队携手合作,总投资10.44亿元,总用地面积20.7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54万平方米,包含14栋单体。项目2023年6月开工,预计今年11月竣工,历时513天。

项目建成后,将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引进荷兰双孢菇发酵培育技术,可实现日产双孢菇80吨,年产羊肚菌200吨、平菇300吨、杏鲍菇300吨,年转化利用秸秆20万吨、牛6万吨,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

项目还将充分利用种植业产生的秸秆和养殖业产生的畜禽便等农业废弃物作为栽培基质和原料资源,通过生物工程技术进行高效转化,实现“变废为宝、无废生产”的绿色循环产业。

合理调配资源

五建集团项目部科学规划各工序间立体交叉施工,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施工效率。

项目还涉及大型进口设备,项目部发挥EPC总承包优势,成立调研小组调研国际进口设备,考察国内食用菌生产基地,学习双孢菇驯化栽培、养殖采收全链条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科技。采用GPS技术让供应链透明化,并请国外专家现场指导安装。

解决施工难题

这个工程的核心特点是大规模钢结构,最大单体是标准化生产厂房2,平面为168×106米矩形,设计采用静压桩为基础形式。钢结构中最大梁跨度34.92米,最大梁总量约4.24吨,最大钢柱约2.37吨,自重大导致预拼装与吊装困难。

项目部明确规划动工后45天启动深化设计与构件加工,预留180天作为深化设计、加工及备货期。解决大跨度的难题就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浇筑前后均进行吊模操作,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

发酵隧道是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关键设施,施工难度和技术要求远高于一般钢结构工程。施工中对钢结构安装精度要求高,后期需要在恶劣的化学环境下保持耐久性和稳固性。

钢结构进场时,施工人员对防腐涂料涂层厚度和镀锌涂层厚度严格测量检查。现场采用缆风绳固定构件,提高安装施工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绿色文明施工

这个项目旨在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东丰县经济发展,实现农产品高附加值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促进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五建集团尤其注重文明施工,强化防尘、降噪、泥浆渣土处理,控制环境污染源。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资源浪费,回收再利用施工废弃物,打造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示范工程。

(上海建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