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供应链优势明显

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数据,过去几年,电池储能技术发展速度空前,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部署规模同比增速达到130%,电网侧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侧储能、户用储能、移动储能应用需求均高速上涨。

但是,国际能源署指出,锂离子电池应用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上游资源,锂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同时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成本也相对较高,都成为锂离子电池扩大应用的瓶颈所在。

非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镁离子便是一个范例。在业界看来,镁离子电池的一个重要优势是更为稳定的供应链基础。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研究所教授Tomoya Kawaguchi认为,锂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而镁资源相对更为丰富,镁离子电池的出现,为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更可持续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品。从研发情况来看,镁电池有望在各种下游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电网侧储能、电动汽车甚至便携式电子设备,将为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和减少碳足迹作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曾指出,稀土、镁和钒钛都是我国富有的战略资源。目前,我国在稀土、镁、钒钛等固态储氢方面有好的工作基础,特别是稀土固态储氢和镁固态储氢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市场研究机构首创证券也指出,镁具有易提取、分布广泛的特性,在制成镁电池后,其潜在成本优势及资源安全属性均高于锂电池。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