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5月2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已经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第一批项目下达准备,梳理出了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李超介绍,1月至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个,总投资3207亿元,主要集中在高技术、水利等行业;其中,4月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个,总投资1152亿元。

建立“软建设”任务清单

对于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投资项目落地的进展情况,李超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从三方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准备工作。

李超说,具体而言,一是做好项目储备。从2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组织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梳理储备今年能开工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

二是细化任务举措。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视频会议,布置各地进一步细化落实“两重”建设重点任务。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明确“硬投资”项目细化要求和“软建设”具体举措,“软建设”是指为保障投资项目建设而推进的制度建设,并根据需要制定出台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是做好第一批项目下达准备。按照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召开的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工作部署,在前期开展工作基础上,梳理出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做好‘硬投资’项目组织实施。加快项目筛选和计划下达。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统筹,用好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政府投资等各类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李超说,加快“软建设”政策出台落地。会同有关方面建立“软建设”任务清单,抓紧推进相关政策举措出台实施,以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矛盾,更好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增发国债项目进展总体顺利

去年我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门用于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以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相关资金已于今年2月前全部下达到各地方。”李超透露。

李超表示,增发国债项目进展总体顺利,各地正在抓紧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在已落地的1.5万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的约1.1万个,开工率超过70%。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进展较快,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8省市项目开工率达到80%左右。

“一批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教育、医院、道路、供水等项目已基本完工,能够在汛期前投入使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其他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开工前准备工作。”李超说。

对于如何确保充分发挥国债资金的效益,李超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从资金下达、项目推进和过程监督等全链条做出了一系列安排,组织地方对项目进行自查,在此基础上,今年分三批对31个省份的项目开展全链条全周期式实地督导。截至4月上旬已完成第一批对北京、河北、天津等12个省市的实地督导,帮助地方解决困难、推动项目加快落实。

制造业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对于制造业发展趋势,李超认为,推动制造业持续恢复发展的有利条件正在积聚。总的看,我国制造业将继续保持恢复发展、结构优化的态势。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切实提高制造业发展质效。”李超说,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加快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消费和文旅等服务消费,加大力度培育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等新增长点。同时,要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谈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进情况,李超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正在持续释放。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建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并推动落实“1+N”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引导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投入,更加全面深入地参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各方面工作。

$渝开发(SZ000514)$:排名前四的战法大部分都在参与,继续看。

$天宸股份(SH600620)$:排名第一的战法在参与,低位参与的继续看。

$我爱我家(SZ000560)$:排名前四的战法都在参与,继续看。

注:以上仅为谱数的经典战法数据统计结果,供大家参考,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