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蔚来、理想、小鹏这三家所谓新势力,5年之后至少要消失两家。问界及类似和某为合作的品牌,5年之后的存在感基本为0。

2、所谓智驾毫无用处,就是一个鸡肋。只要人坐在车上,你就永远不可能放心车子自己开,因为你只有一条命,盯着方向盘自己转既费眼又费脑。现在狂吹智驾的车子,本质10万块级别的硬件配置,加上一套所谓智驾系统,就卖30、40、50、60万,有些公司,把老外割中国人韭菜的套路熟练地用在割国人的韭菜上面,消费者终究会觉醒。

3、比亚迪,从消费者切实需求出发,不搞花里胡哨的割韭菜概念,产品线覆盖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是真正的用心在造国民车、全球车。美国在职人员年均工资5万美元,平均一部汽车的售价在2万元美元左右。2023年中国人均工资不足10万元,按照这个收入水平,如果要达到美国的人均汽车持有量,汽车的平均售价不能超过5万元。所以现在那些动辄定价30、50万元一部车的电动车企,是不会有未来的。至于什么江淮汽车要超过劳斯莱斯、迈巴赫的言论,就更可悲了,这和有什么区别。一个才进入汽车行业几年的一个通讯设备的高管,俨然成了中国汽车产业界的大老板,这太可笑了。

4、小米汽车一定会成功,小米汽车一定会成为年销100万辆汽车以上的公司。因为他们的老板接地气。从定价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市场的清晰认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