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燃油车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继乘联会在2024年4月公布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突破50%后,2024年5月第三周(13日-19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到了16.8万辆,上险渗透率也首次突破50%,达到50.2%,超过燃油车。


也就是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零售渗透率与上线渗透率双双超过50%,新能源车对市场的渗透还在持续,这种趋势进一步强化。

而我们从4月新能源销量榜单来看,比亚迪4月销量高达25.4万辆,同比增长37.5%。前十大新能源车企仅有3家同比下滑,7家均是同比增长,赛力斯同比增长高达725.7%。


油车好还是新能源车好,在业内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如今数据表明,终端用户用行动投票,新能源车成为多数人购车的选择了。

这背后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充电基础设施在进一步完善、续航里程与产品体验在持续升级。

油车相对于新能源的优势是加油快、全国遍地加油站,节假日跑高速没有所谓的续航焦虑,这一点让很多消费者依然选择了油车。但是新能源车的这种渗透速度的背后,就是我们必须要看到两个变化的事实:


一个是新能源车的充电续航都在得到改善。现如今,很多开电车的消费者都有一个感受,充电桩的铺设速度是超过预期的,过去那种排队充电的境况已经一定程度得到缓解。


其次是,车企在续航里程上的提升也是肉眼可见,600~800公里续航在中高端车型上,正在普及,电池性能越来越好,这些是可以看到的事实,从目前来看,新能源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的背后,是基础设施在逐步完善,充电续航的痛点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强烈了。种种因素,让很多消费者选择了新能源。


另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体验与技术,新能源汽车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逐步压过传统燃油车一头,尤其是插混,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的功能于一体。各项综合性能与性价比都要超过了燃油车。

在经济下行期,新能源车省钱是很大一部分消费者选择的重要理由

尽管当下很多人认为考虑到保值性、保险费以及未来换电池成本,新能源车并不省钱,但事实上,在当前经济下行期,消费者对油价非常敏感,这是不争的事实。

新能源车省钱就是很多消费者选择的理由。甚至当下的一个怪现状是,很多消费者买了混动,但平时基本也没有怎么加油。在节假日的高速上,插混与增程车还在与纯电排队抢充电桩的事情屡见不鲜,这就能看出平时这些混动车主,基本上就不怎么加油的。


为什么?因为相对高昂的油车,电车省钱是非常直观的,续航500-600公里的纯电车,充电一次费用大约是几十块钱。一辆油车加满油基本能跑600-700公里,大部分的油箱容量在50升左右,将小轿车加满一箱油的价格在400元左右。


也就是说,电车车主花一个小时充满电,等于直接省了300多块钱。一个月如果能充10次电,相当于赚了3千元,很多人认为油车节约时间成本,但是在经济下行期,很多人一天未必能赚300块,花一个小时充满电,赚300块,大多数认为这个时间花的值,这就是当下不少消费者的心态。


新能源厂商强者愈强背后,产业链在以电车为核心重构,实现成本降低

而从厂商端来看,新能源头部车企强者愈强的效应明显,像比亚迪这类巨头,年销量高达300万辆,这背后对产业链产能的效率与成本要求很高,在比亚迪、吉利、长安、理想等车企的龙头效应带动下,中国的汽车产业链正在以电车为核心进行重构,几乎在生产链上的每一环都占据主导地位,这导致了整个新能源车的各环节的成本不断下降,就有了与油车打价格战的能力。

这也是国内车企能发动“电比油低”价格战的重要原因——头部玩家强者愈强,带动整个产业链成本优化的结果。

从数据来看,“油电同价”、“电比油低”的战略正在获得成功,现在10万以下的新能源车,除了可油可电之外,大空间、用车成本低、动力响应快,另外倒车影像、自动驻车、定速巡航、LED大灯、中控大屏等配置也相当齐全,这在10万以下的油车市场是很难同时拥有这些配置的。

在10万左右的市场,油车也在丧失性价比优势。A级轿车的销量排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售价7.98万元起的秦PLUS DM-i,继续以月销近3万辆排名第一,力压轩逸、朗逸等合资车型。


近期美国人拆了一台比亚迪海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内饰用料跨级、驾驶性能良好、工艺与美国电动汽车不相上下、价格只有美国同级别车型的三分之一。


这背后也是新能源汽车研产供销全链路打通,制造成本进一步下行的结果。

性价比优势蚕食网约车市场,网约车为消费者购车提供参考

而新能源车性价比优势凸显,也在蚕食网约车市场的蛋糕,现如今网约车基本已是新能源车的天下。而网约车其实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且增量空间还在。


现在网约车市场基本上是以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品牌为主,网约车市场是面向消费者普及电车体验的一线,一般能做好网约车市场的品牌,经常在路上跑,在产品层面,质量、耐用性、稳定性、性价比一般较好。很多消费者购车,也是看重这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在为消费者购车提供品牌参考,对消费者买车的品牌选择潜移默化构成了影响。

新能源车产品进化速度超过油车

产业链以新能源车为核心进行重构,推动了新能源车的进化速度。

很多人相信新能源车是未来,更多也源于产品的进化速度,过去短短几年,电车从电池电机、动力系统、辅助驾驶、人机交互到混动技术等方面的进步是有目共睹。那么三年后,这种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开。

这种进化速度的背后,其实是因为三电系统以及越来越多的智能单元加入,大幅度削减了车辆里各单元的ECU数量,用中央集成处理系统来替代。而油车的架构需要解决全系统依赖的电的问题,不好做智能化,导致智能化无力与新能源车比拼。

而三电结构带来的全新人机交互方式,推动智能化体验不断升级,这决定着新能源车越到后期,竞争力越强,产品本身的体验对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强。而现在的时间节点,恰恰是新能源车在产品品质与智能化迈向成熟阶段的拐点。

新能源车与油车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当下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群体在选择油车,有些是因为消费者开惯了油车,认为油车稳定性与可靠性更好,有些认为油车修车更方便,保值性更好,对长途出行需求更加友好。不过时代在变,消费者心理也在变,新能源车的产品竞争力与基础设施、成本竞争力、对消费者心智的影响在变,油车如果不变,那么日子会越来越难了,毕竟,趋势在这里。如何自救,如何改变,考验油车巨头的智慧。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