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了800亿元营收的五粮液,正在全力冲刺千亿目标。

相比于茅台的稀缺属性和金融属性,作为浓香型的“一哥”的五粮液,无论是其高端产品面临的瓶颈,亦或是社会库存量的增加,与绝大部分酒企都存在共性,其市场动作也更能带给其他酒企以借鉴和启迪。

从业绩看,五粮液和第三名仍有500亿元的差距,短时间内的“白酒二哥”的地位依然坚挺。但业绩增速的放缓,以及后来者的追赶,也正在让五粮液有危机感。

5月份,五粮液在披露的调研纪要中表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公司将2024年定位为“营销执行年”。

其中,“抓动销、稳价格、提费效、转作风”四个方面工作,被明确的提了出来。这是五粮液给自己开出的“药方”,也有对市场比较精准的判断。

对于进入后千亿时代的五粮液来说,既有市场的调整,已经很难再带来指数型的新增量。切换“新引擎”,已经迫在眉睫。

除了茅五第一梯队,300亿成为白酒第二梯队的基准线。2023年,有多家白酒企业销售突破300亿元,其中洋河营收331.3亿元,山西汾酒实现营收319.3亿元,泸州老窖实现营收302.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三家酒企的净利润也均超过了百亿。

白酒头部化提速,对于五粮液来说,同样有加持作用——2023年,五粮液的营收首次站上800亿元,达到832.72亿元,同比增长12.58%;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02.11亿元,同比增长13.19%。

如果和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去年接近30%的营收增速比,五粮液显然慢下了脚步。

从酒类产品看,五粮液产品2023年实现营收628.04亿元,同比增加13.5%,其他酒产品实现营收136.43亿元,同比增加11.58%。

五粮液的高端产品线,仍然支撑着几乎绝大部分的业绩,但千元价格带的竞争日益激烈,五粮液也不得不通过变相降价,来获得短暂的业绩增量。

嗨牛财经从市场层面了解到,五粮液在近两年,加大了五粮液1618的推广力度。和普五一样,五粮液1618同样定位在千元价格带,主要瞄准的是婚庆市场。

“普五的出厂价格价格比1618贵一些,普五零售价为1050元,1618的零售价是1000元。”河南某大型批发零售商刘先生表示,1618虽然看似在千元价格带,实际上通过大额的开盖有奖,官方默许的零售价也早已跌破千元价格带。

在现场,嗨牛财经看到,五粮液1618的宣传标语上,写着“最高2000元奖金”的促销标语。

“在白酒产品普遍倒挂的当下,五粮液也并未幸免。”业内人士张旭告表示,五粮液依靠此前的品牌势能,通过变相降价,稀释品牌来带动销量,这已经是不少酒商的感受。

而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普五的价格,甚至降到了次高端的价位,很难再称得上千元价格带产品。

五粮液的这一现实,也反应在其财报中。根据财报显示,其中五粮液产品吨价由2022年的169万元降低到2023年的162.46万元;其他酒产品吨价从2022年的13万元降低为2023年的11.33万元。

以量换价的效果也是显著的。2023年,上述两个档次的产品分别增长了17.98%和27.60%。

业绩增速放缓,或只是五粮液显性的困难之一。包括五粮液在内的诸多酒企来说,如何挽回经销商和市场的信心,才是重中之重。

合同负债与库存,是真实反应市场的两个数据。

什么是合同负债?简单说即是先款后货模式,产品交付之前经销商的货款计入合同负债。换句话说,就是酒企提前锁定经销商的预期。

根据财报显示,2023年末五粮液的合同负债为68.64亿元,这与年初的123.79亿元相比大幅降低了44.55%。

经销商的预期下降,是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吗?显然不是。以洋河和山西汾酒为例,和五粮液同期的合同负债分别为111.95亿元和70.29亿元。

经销商的预期下降,也让五粮液的库存再破新高。到2023年末,五粮液存货达到173.88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81%。

在五粮液最新的调研纪要中,将2024年定位为“营销执行年”,重点做好“抓动销、稳价格、提费效、转作风”四个方面工作。

其中,抓动销和稳价格,几乎是现在所有酒企面临的问题。五粮液的做法又是如何呢?

产品方面, 五粮液公司将坚持巩固八代五粮液的核心大单品地位,坚持“有价才有市,有市才有量”的基本逻辑,固化传统渠道配额,优化投放产品结构、渠道结构、市场结构,加快推动八代五粮液的价格向价值回归。

换句话说,就是不能为了业绩,过多的压货,让产品流向市场,而需要通过精准的配额,保持五粮液主力产品能够价与量保持平衡。

而在动销方面,五粮液透露将通过完善渠道布局、赋能终端建设、开拓空白市场、拓展消费场景、抢抓节庆/宴席消费、优化促销政策等工作,持续做好核心产品的动销。

不过,根据今日酒价显示,目前第八代普五的市场批发价为965元,而其出厂价为1019元。在严重的价格倒挂中,五粮液的市场动销,也面临诸多挑战。

面临行业的红海竞争,五粮液通过稀释品牌势能,以价换量也并非长久之计。

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五粮液也将目光瞄向了海外这块更大的市场,实现新的增量。事实上,白酒出海已经成为近两年行业的大趋势。但从整体布局来说,五粮液可能迈的步子是最大的。

早在去年,五粮液开启了“五粮液和美全球行”活动以及一系列国际市场调研考察,也展现了五粮液对于海外市场的高度重视。

今年四月,五粮液更是密集到访新西兰、巴西、智利等市场,并和当地开展了一系列考察与合作。

培育海外市场,对目光长远的酒企来说,是必选项。但对于亟需新的增长点来维持增长的五粮液来说,或许远水解不了近渴。

以对中国白酒包容度较高的新西兰市场为例,新西兰已经吸引了五粮液、茅台、山西汾酒、西凤、彩陶坊等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的进驻。

但是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白酒出口新西兰14.9吨——其中四川出口白酒5.9吨,占比为39.6%;其次为山西,出口白酒3.7吨,占比为24.83%。

对于向来以万吨计算的白酒市场来说,这些出口额暂时可以忽略不计。而从五粮液的营销力度看,海外市场的培育仍是长坡厚雪的“慢赛道”,抢先站位没有问题,但对放缓的业绩并不能立竿见影。

“对于五粮液来说,头部大单品仍是基本盘,如何在国内市场通过新的产品,找到新的基差市场,也是五粮液需要考虑的。”营销策划专家孟志刚分析,在近段时间,五粮液也在发力低度五粮液,来迎合年轻消费者。但在低度五粮液尚未产生品牌效应,五粮液又在5月9日推出了68度的高度五粮液。

而从五粮液对外释放的声音看,五粮液也想学茅台,通过高度白酒对收藏爱好者产生吸引力。

多名白酒经销商表示,在产品同质化的当下,五粮液想要推出能破圈的产品确实不容易,但高度和低度五粮液的同时推广,会让人产生心智混淆。

“白酒的本质是快消,更多是需要白酒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张旭认为,当前的五粮液依然想要通过产品引导消费者来买单,这是老的营销思维。

当前,无论是普五与1618的零和博弈,亦或是多条产品线的心智混淆,也几乎是当前白酒内卷下,白酒企业均容易陷下去的坑。

在寻找“新引擎”的路上,五粮液或许更要深谙“欲速则不达”的古训,行稳才能致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