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窗口或只有几个月,企业需要做足够多的提前准备。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2024年前三四个月,香港IPO市场可以说到达了一个“冰点”,无论是项目发行数量还是募资规模均创下了多年来新低。

而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港股市场又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回暖,外资机构纷纷“涌入”。

5月23日至24日,摩根大通第二十届全球中国峰会在上海举行。在本次峰会期间,「IPO早知道」与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联席主管刘伯伟就今年前五个月的港股IPO市场情况、未来的走势、企业上市过程中应注意的重点等话题展开了一次交流。
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联席主管 刘伯伟

以下系IPO早知道与刘伯伟的对话节选:

IPO窗口可能只有几个月 期待大项目给市场注入“强心针”

Q: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回顾过去这5个月的港股IPO市场,和你们在2023年年底、今年年初预期的有何异同点?

刘伯伟:的确,过去五个月总体来看,新股数量不是很多,大部分的体量较小,一些项目的后市表现也并不是太理想。

但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个多月,港股市场的表现出现了明显改善,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指数方面。这种变化主要由两大核心因素所驱动:

一是相关的政策支持,内地与香港政府都在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推动、提振港股市场;二是从基金的流向看,确实有外国基金在买入对香港股票市场有一定的支持。

Q:过去一个多月港股市场这么好的表现,怎样才能直接反馈到IPO市场。或者说,从IPO发行的角度来讲,真正让企业感受到这个窗口到来会有哪些标志性的事件?

刘伯伟:IPO发行需要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和较长的时间。提到标志性的事件,我觉得如果有一个比较大的港股IPO发行且后市表现比较理想的话,对整个市场的气氛将非常有帮助。

另外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多年以前,IPO窗口可能是一年甚至两年,市场非常火爆的时候还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最终要发行的时候,比准备发行期间的市场情况还要理想。未来市场会不会有窗口?一定会有,但这个窗口可能不会那么长,可能只有两三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Q:京东前两天刚刚发了一个15亿美元的

可转债。2018年、2019年过十亿美元的项目还是不少的,在今天这个市场下,多大规模的项目可以称得上“大项目”?

刘伯伟:这样规模项目的出现,说明市场上有窗口,有“胃口”,也有深度。所以,如果能够出现一个数亿美元的IPO项目,会对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IPO询价过程从交完A1就已开始 优质企业对基金经理持续有吸引力

Q:2023年年底摩根大通参与了药明合联的IPO项目,这个体量在过去三年内都极为罕见。这个项目的发行如此之成功,对后续其他企业来讲有哪些参考价值?

刘伯伟:首先,最核心的是公司本身是一家非常优质的企业;第二,要有全面、深入的询价过程;第三,有没有基石投资人、基石投资人的质量如何,这非常重要,能稳定大家的信心。

我想重点讲一下第二点。市场情况好的时候,有些基金经理可能在路演时才第一次了解到一家公司,在路演结束后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决定是否买入。

现在的情况显然不一样了,询价过程从递交上市申请表格(A1)就开始了,需要企业和更多的投资人进行更长期的沟通。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可能会找到基石投资人、长线基金投资人,以及偏短线但对提供流动性很有帮助的投资人

总而言之,现在的询价过程需要做得更全面、更深入,这是目前市场情况下能够成功IPO的一个重要条件。

Q:现在长线基金还会看港股IPO项目吗?

刘伯伟:其实长线基金一直都会看,只是最终是否买入取决于很多不同因素,包括公司本身的情况、市场总体的情况等等。如果这些条件都比较理想的话,基金经理会考虑选择买入

当然,价格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我们研究过,为什么外资基金会大规模涌入香港市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基金经理看来,香港市场的估值比较有吸引力。

Q:即使完成了IPO这一里程碑,后续的市值管理是不是在今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刘伯伟:这和刚刚提到的询价过程有类似之处,即核心是公司的业绩表现,以及如何让投资人更有效地了解公司的情况。

有一点比较特别,今年联交所公布了一个关于库存股份机制的规则修订,这实际上给了公司一个很好的工具去管理资本结构、增加灵活性,当然也有一些限制条件。我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公司愿意去进行实践

Q:预计下半年港股IPO市场走势如何?

刘伯伟:从目前的情况看,我有信心,下半年的港股IPO市场将好于上半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