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路演预告
路演主题:半导体
路演嘉宾:东方权益部基助-吴昊
路演时间:2024年5月30日15:30

0523期路演总结
小伙伴们好,昨日(2024.5.23)东方基金新能源车板块研究员周玉风做客东方持有人VIP群分享新能源车的一些看法,现将核心内容分享给大家。  $东方新能源汽车混合(OTCFUND|400015)$

1、 目前新能源车主要对外出口哪些国家,增速如何?

就2023以来的数据而言,我们的纯电车前三的是西欧、拉美、东南亚,模糊来看数量级的话,月销量,西欧4-5万,拉美2.5万,东南亚2万;其余的大一点的市场,主要有大洋洲、中东和东欧+独联体,这些地区都是一万级别的月销;剩下的东亚市场有5-7千,非洲、南亚就很少了,基本上1千多。北美,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差不多平均下来1-2千,但是考虑到他们的市场容量,这个销量其实是很少的。(数据来源:中汽协)

从增速来看的话,西欧是从2021年开始起量的,从几千的月销规模提高到几万,现在的话基本上高位运行,预计全年的话会是同比持平或者微增;其他地区的话增速都很不错,2023年以来都有了爆发式的增长,如果只看那些已经有量的更具说服力的市场的话,拉美从去年年底开始销量迅速提升,从1-3千月销提高到2万以上,增速非常亮眼;而东南亚的话,爆发比拉美提前了大半年,2023年初开始从几千月销站上一万多,然后稳步地去提升。那么预计拉美和东南亚的话,考虑2023年总量分别是7万/18万,2024年总销量增速较高。(数据来源:中汽协)

2、 美国对国内新能源车产品增加关税确认落地了吗,预计对国内车企业绩影响有多大?

首先,从销量来看,美国市场占比很小。美国对国内新能源车关税从25%提升到了100%,加税的力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对国内车企的影响很有限。国内去年销往美国的新能源车1万多,不到2万,这相较于整个出口而言的话,量级是很小的。

其次,从成本的角度,影响也有限。目前国内企业对美国的限制性措施是有很充分预期的,所以在近年的战略规划中,都没把美国当成一个重点的市场去开拓,所以对应的开支也很少,不会说因为在美国卖新能源车卖不动了,而导致资本开支沉没、影响毛利率。

3、 近期各地对新能源车有没有什么政策扶持?

这里着重回答一下消费者端的政策,大家可能都了解了,4月底推出了国家层面的“以旧换新”政策,那么具体而言的话,就是旧车报废换新车,如果换新能源的话能补贴1万,换低排放的燃油车呢补贴7千,这部分补贴是由中央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那么配合这个中央侧面的政策呢,各地都在持续推出地方性的消费补贴政策,比如上海是买纯电补1万,湖北是根据能源类型享受2000-7000换购补贴,每个地区都有相应的政策,但是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所以推出的细则也都是因地制宜的。

4、 当下新能源车发展面临哪些瓶颈?

所有产业和公司,在发展中都会有曲折进步的过程,目前来看的话,我们的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当然也肯定是在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那么如果要说瓶颈的话,大家肯定是想问比较大的挑战是什么嘛,那么就我自己的观察的话,主要有两大挑战,一个是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制,一个是产品和产能的出海。

那么先来看核心零部件,上游的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国产化过程中逐渐进入到深水区,也就是那些难度最大的原材料,比如高性能的材料或者高精密的元器件,这些一直是我们的传统薄弱环节,要实现超车的话,我们需要完成逆向研究-正向研发-再到整车厂验证-规模化降本的一整套流程,既需要资金支持、有需要人才团队的培养,还需要高精度设备的配合,所以这一个问题可能会需要一些时间一步一步地去攻克。

第二方面,看出海的话,一方面是海外当地的企业会处于一个在位者的角色对国内企业进行反制,当然这里面包括了当地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措施,其次就是,很多时候我们的产品会需要属地化生产,那么我们就必须要么通过并购要么通过自建产能来实现产能的出海,那么这里面首先就会遇到跨文化经营的问题,需要我们的企业去实地探索、试错然后改进,这个过程种可能必须要忍受一段时间的经营效率底下、业务开拓困难或者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5、 观察到外资比较喜欢买电池龙头,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归根结底,我们觉得这还是海外投资者出于对国内电池行业本身的长期空间以及公司的能力做出的选择。

首先,电池行业是有很强规模效应的,从下游的议价权,到上游的集中采购,甚至是自己实现上下游的一些整合,这些都可以给企业带来显著的利润提升,对于大企业而言,可以纯靠规模,而暂时不用考虑技术或者经营管理来实现更强的盈利能力,而且相应的费用支出也会被摊薄;

其次是技术实力,因为龙头企业往往具有更长时间的积淀,而且有更充足的资金和抗风险能力进行前瞻性研发,并且人才也更容易北大平台所吸引,所以龙头企业往往会长期地保持技术上的引领地位。

最后是从公司的经营层面,龙头企业无论是业绩释放的确定性,还是产业趋势上的稳定性,都更符合海外投资者的投资风格,相当于是给确定性一个溢价

6、 各大车企现在库存压力如何,竞争压力是不是还比较大?

目前来看的话,各大车企的库存水平已经相较于2023年底有了大幅地下降,基本上都回归到了1-1.5个月地正常水位线以内,从清库压力带来的竞争压力并没有那么大。

7、 小米发布的新款新能车销量如何呢?会加剧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内卷吗?

目前来看的话,小米SU7周度销量已经达到了2千的级别,这个销量,对于一家新车企的第一款车而言,是非常优秀的。

那么从市场竞争强度来看的话,我们认为从去年以来,20-30万价格带的车型性价比就在不断提高,,换句话而言,各大车企为了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都在采取更激进的定价策略和更强的产品来打动消费者。我们认为这是整个市场的趋势,跟小米SU7的推出倒是没有必然联系。不过,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确实在变卷,但我们认为这种卷,目前来看,依然是有益的,能够促进车企能力的全面提升,对消费者而言,也意味着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更是好事了

8、 今年以来,新能源车的销量数据如何,符合市场预期吗?

今年以来,新能源车的销量在不断兑现,就终端零售而言,1-4月是24万左右,比去年同期提升了7万左右,对应的是40%的增速,这个数据是很强的;其次是新能源渗透率,今年1-4月是38%,去年同期30%,提升了8个百分点,而且4月以来月度数据还在持续向上,实际上单从新能源车销量而言,是超过市场2023年末的预期的。(数据来源:中汽协)

9、 你觉得今年投资新能源车的逻辑有哪些?

首先是出海,因为国内的天花板遥遥可见,并且出口也确实非常挣钱;

其次是智能化,去年是高阶智驾元年,那么今年随着特斯拉FSD的持续迭代,还有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今年或许是高阶智驾量产普及的元年;

最后是国产化,我们坚信国内的汽车工业要想做到世界第一的话,必须要有世界第一的供应链,所以上游原材料的核心环节都必定会持续突破,去实现国产替代。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