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OF老码头

作者:好奇的桑姐姐


我家娃上小学时我们搬家了,原来各种各样的课外班兴趣班因为地理原因不得不做一次全面整理。


也许是职业病,我做了一个EXCEL表格,列出了孩子所有学过的和正在学的课外班,并且简单分析了效果。我也没想到从小到大他居然上过七八个课外班。当然其中大部分是浅尝辄止了,所以这些课程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组合。当我盯着EXCEL表格的时候,突然找到了做组合配置的感觉。深入思考了一下,这两者之间确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1、都有刚性的约束

课外班的约束,一是家长的财力和精力,课外班的费用、接送都是刚性的约束。二是孩子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在幼儿园阶段可能还好,但孩子进入小学尤其是三年纪之后,课外班肯定会占用孩子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机会成本是巨大的。


组合管理的刚性约束很多,比如能投资地区、资产、标的等,比如债券投资的杠杆和久期,再或者组合本身能承受的回撤等。负债端的属性,也是投资策略的重要约束。


2、操作流程很相似

课外班的选择,也是要根据孩子的情况确定一个大致的方向。类似于资产配置,课外班基本也是分为几大类,体育运动类、学科类和纯兴趣类。在每个大类下面,又有很多选择,比如体育运动下面有各种球类、游泳、体能、武术等等,最终也需要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偏好选择其中的某一类。


组合管理的流程是确定好风险收益的具体目标,然后根据可投资资产类型确定资产配置比例,同时在资产内部再进行细化的行业或者风格的选择,最后是确定具体的投资标的,比如某个股票或者某只基金。


3、都需要实时监控和调整

课外班选择之后,也需要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教学机构的变化以及校内教育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我家娃为例,他更换课外班有各种原因:街舞是因为完全跟不上学习进度;表演是因为换了老师;编程是开始的时间太早,在没有数学基础下很难深入;书法是进入小学之后发现没有必要单独去学习等等。


组合管理,除了事前的各种测算,更重要的还是事中和事后的监控和调整。市场行情变化很快,组合需要根据资产本身波动的情况进行调整,以保持合适的风险收益特征。


4、分散——集中——适度分散

最初的分散是因为怕错过。投资经理是怕错过市场上每天都有的投资机会,家长是怕耽误孩子的天赋而尝试各种课外班。当然还有现在很多课外班制造焦虑,也让家长怕培养的晚了,错过孩子的发育黄金期。


而后的集中是权衡取舍。家长的集中,一部分原因也是预算约束的刚性需求,但更多的原因是更了解自己家的娃,接受自己家娃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啥天赋,甚至连平均水平都难达到。比如我家娃经过3年的画画课程培养,进入一年级后,他觉得难度最大的课程居然是美术课,想想这几年画画课的学费和风雨无阻的接送,简直是悲剧啊。


投资经理的集中是因为仓位以及个人的研究能力和时间有限,必须通过集中提高投资决策的胜率,进而提高组合的风险收益比。一城一地的得失并不能决定中长期的投资业绩,只有坚守能力圈并且不断外拓,更有助于稳定投资业绩。


最后的适度分散是理智的选择。家长的分散是在培养天赋和适应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综合考虑。纯兴趣类的课外班是家长在学前阶段尝试的最多的,但真正有天赋且能够坚持下来的非常少,这部分会大幅收缩。学科类课外班,比如英语、数学思维、科学类等,不管是扬长还是避短,进入小学后都有补充的必要,当然这部分也不一定需要通过课外班去补。最后是运动类,目前不管是学校的考核导向还是家长理念,对体育运动类项目的重视程度都大大的提升了,而且这个课程的好处是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孩子身体好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投资经理最后的适度分散,是资产之间的分散,多类资产相比单类资产大概率能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也是风格行业和个股的分散,不同驱动因素的行业搭配在一起能适应更多的宏观环境。股票的分散则是对单一公司经营风险的规避。因此,大部分投资经理最后的组合都会有一定的分散性。这可能也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重人生境界吧。


风险提示: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投资基金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