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碳中和领域动态追踪: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探讨

电力体制改革反映电力发展周期内在需求。现阶段电力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在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情景下,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实现市场化定价,提高系统运行效率。2022年1月,《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印发明确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一体化设计、联合运营;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

(一)稳定预期、促进消纳、推动新能源长期健康发展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绿电消纳水平与装机容量扩张为绿电运营商主要矛盾;电网保障小时数外参与市场化交易的部分面临着消纳及电价波动较大等问题,绿电运营商盈利能力边际承压。从政策维度来看,解决绿电运营商消纳问题是电改的核心,通过改善绿电消纳水平,企稳绿电盈利能力,进而实现“十四五”发电量占比目标。

(二)推进现货市场、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建设,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作用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积极稳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一方面通过现货市场促进新能源电量的消纳另一方面通过碳市场等方式充分挖掘新能源发电的环境价值。

在新能源装机规模占比快速提升的背景下,灵活性资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会持续完善,灵活性资源的系统价值将在电力市场中充分反映,这将利好储能、火电及火电灵活性改造、需求侧响应等各类灵活性资源的建设。

三)火电、核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支撑作用有望被进一步体现

在能源保供和缓解消纳问题两个维度上,可调可控的火电都是电力系统的压舱石,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绿电发电量提升,火电的利用小时数会出现一定的下滑,但是通过容量电价机制,可以较好的弥补火电运营商收入的损失。核电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基荷电源,也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核准和装机预期也愈发稳定。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电力板块“应战”最热夏季#$建信新能源行业股票A(OTCFUND|009147)$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