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公开数据显示,从 2021 年到 2023 年,教育行业共发生了 384 笔投融资事件,大多集中在百万级别,单笔融资金额从 100 万人民币到 1 亿人民币不等。然而,2022 年的投融资事件达到了 124 起,而到了 2023 年则减少至 52 起,同比减少了 58 %。这主要是因为受到 2021 年双减政策实施的影响,导致部分投资者对教育行业持谨慎态度。尽管如此,在政策激励的推动下,职业教育、教育科技等领域仍受到广泛关注。科技赋能更是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要方向之一。

 

双减政策的落地使得教育行业一部分产业被削减,但同时,政策的变动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素质教育、课后服务等赛道迸发出新的生机。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当前教育行业又有哪些可观的创业及投资机会呢?

 

 

根据近年来的市场数据和政策趋势,可以看到中国教育行业经历了明显的变革和调整。双减政策加强了对 K12 校外学科培训的限制,厘清了学科与非学科培训间的区别,给素质教育打开更多空间。剔除义务教育评价中明确的学科培训和边界较为模糊的领域(如语言素养、数学思维等),在政策层面,素质教育明确分类为艺术教育、体育教育、STEAM 教育以及研学与营地教育等主要类别。

 

据多鲸不完全统计, 2021 年- 2023 年,素质教育获投数有 63 起。其中,艺术教育细分、STEAM 教育细分和体育教育细分为主,融资数分别为 24、15 和 16 起。研学和营地教育受疫情影响,资本青睐度比较低,不过随着疫情的逐步恢复,市场热度也在不断地升温。

 

政策利好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兴机会。教育部明确规定,从四年级开始,科学课从每周两节增加到四节。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也反映了未来社会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此外,疫情之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进一步提升。政府鼓励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例如长沙铜官窑的窑器烧制参观活动。这种「大语文+综合类+跨学科」的教育模式满足了新时代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游历中成长。因此,营地游学和研学旅行逐渐成为热门领域,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伴随着课后服务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公司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以科学课和素质教育为主的课后服务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市场空间也愈发广阔。以一个人口 30 万的县为例,如果有 3 - 5 万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每学期平均收费 400 - 500 元,一个学生一年大约 800 元,整个市场的规模可以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对于许多城市来说,课后服务无疑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AI 浪潮的演进也使得国内外教育厂商 AI 技术商业化落地进一步加速。在国内,科大讯飞、网易有道、作业帮等机构均推出相关的 AI+ 智能化硬件,占取市场心智。在国外,多邻国推出新产品 DuolingoMax 订阅,由 GPT-4 提供支撑。当前,AI 在教育场景的应用正不断深化,已从基础的教学辅助类应用阶段逐步发展到基于具备认知与强交互能力、以自适应学习为代表的因材施教阶段。

 

双减政策虽然对传统 K12 教育市场造成了冲击,但也促使教育公司进行转型和创新,探索新的业务领域。通过多元化发展和国际化布局,教育公司有望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新的增长点,继续保持竞争力。当全国性 K12 教培机构纷纷入局素质教育领域,其在人才、渠道、运营、薪酬、 标准化管理等领域的长处将有助于跨品类快速扩张,并提高行业门槛。在面对巨头竞争、行业竞争加剧之时,唯有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机构才有望走到终局。

近年来,中国的 K12 教育市场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原本在这一领域大展拳脚的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调整其业务策略。

双减政策出台之前,K12 教育培训市场蓬勃发展,许多公司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然而,政策出台后,K12 培训市场遭受了重创。即使是那些在政策之前表现优异的头部公司,也在努力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新东方、好未来等大型教培机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疫情期间,好未来还在北美的尔湾和硅谷建立了校区,并在香港铜锣湾和北角投放了大量广告。此外,学而思也在智能化学习机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去年中国智能化学习机出货量前二的企业之一,智能化学习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而在智能硬件市场,智习室这一新兴教育形式也逐渐火热起来。智习室通过硬件配备和优质内容,辅以助教的辅助教学,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尽管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加盟方式和上课模式,但未来能够胜出的机构仍然需要以优质的服务内容、深层的学习体验和超强的盈利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目前市场上至少有 30 个品牌的自习室,预计未来将超过 50 个,这其中不乏有以内容、服务和产品为主的优秀公司将在未来进一步抢占市场,成为行业龙头。

图源:多鲸- 2024 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让教培行业看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许多教育公司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品牌。虽然大模型的技术门槛很高,但各大公司都看中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纷纷投入时间、精力以及成本助力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作业帮利用大模型技术来分析海量的学生数据,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路径,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难点,还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学而思则通过大模型技术,开发了智能化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即时的反馈和指导,从而提升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科大讯飞同样利用其强大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大模型为学生提供智能化的学习助手,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并收集用户数据进行分析,以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

大模型技术的引入,使得教育公司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和利用数据资源。通过大模型技术,这些公司不仅能够分析和预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还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这种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育的精准度和个性化,还为教育公司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

图源:多鲸- 2024 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K12 教育市场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调整。各大教育公司通过转型和业务创新,积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智能化学习产品、智习室和大模型技术等新兴领域,为教育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能够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具备优质产品、创新服务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教育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和技术创新,将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也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机会。

在过去两年,职业教育的重点逐渐从传统的学科辅导转向更加实际的技能培训。国家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来解决中职学校提供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以及中职技校和高职院校学生升学与专业不匹配的问题。特别是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许多原本从事学科辅导的机构开始涉足职业教育领域。

频繁出台的职业教育新政策,为资本市场的转型和投资提供了新的方向。2019 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 20 条)唱响职教改革最强音,首次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享有共同地位。而 2022 年 12 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则提出了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理念,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鼓励企业和高校共同合办专业。例如,在长沙,三一重工可以尝试与工程类大学合办专业,学生在大学最后一年或两年进入工厂真实学习和实习,实现毕业即就业。这种模式虽然面临就业市场疲软和高校专业设置滞后等问题,但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源:多鲸梳理

职业教育的融资情况也有所变化。2016 年是教育行业投融资的高峰期,但相较于 K12 教育,职业教育在投融资中的比重仍然较高。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成功案例,如粉笔在 2023 年上市,青椒课堂和量子之歌等公司通过创新的职业教育产品和服务获得了市场认可。根据市场公开数据,2023 年,职业教育一级市场共产生 13 起投融资事件。对比来看,在 2022 年,职业教育一级市场共有 63 笔融资,单笔融资金额从 100 万人民币到 1 亿人民币不等。职业教育投融资数量占比略高于去年全年,赛道备受资本青睐。

在职业教育赛道上,有四个创业机会特别值得关注。首先是企业与高校的产教融合,通过售卖技术、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让高校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未来会有更多产业龙头企业逐步渗透到高校专业共建,进行产业和校内实训基地、城市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其次是职教高考,为中专学生提供升学路径,这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蓝海市场。2023 - 2025 ,是职教高考的政策红利期,每年职教毕业生超 700 万,多鲸预计职教高考将成为十倍以上的增量市场。第三是新技术衍生的职业培训,基于 AIGC 和大模型技术提供人工智能等新职业的培训。ChatGPT 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将整体影响职业教育,引发行业变革与创业新机。最后是新青年与夜校项目,针对就业率较低的情况下,提供技术和兴趣类课程,不仅为年轻人,也为老年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总的来说,中国职业教育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技术的进步,为职业教育的转型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教育机构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服务,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职业教育,以优质服务刺激需求增长,从而拉动市场增长。

近年来,中国教育行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逐渐成为热点话题。随着国内教育市场的饱和和政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教育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

K12 教育领域的公司,如猿辅导和作业帮,正在开发适应不同语言版本的产品,并在北欧、美国和越南等地推广信息化教育内容。疫情期间,互动教育类公司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以 Clubhouse 为例,这家公司在海外非常受欢迎,带动了中国声网公司的技术输出。

素质教育方面,核桃编程等公司在美国、澳洲和东南亚开展了成功的创业和拓展活动。许多教育行业的高管和创始人在双减政策实施后转向海外市场,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大疆虽然在国内 K12 领域停止了业务,但其子公司 makeblock 在海外市场的收入超过了 60 %。语培领域的公司如 DBC,帮助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实习,并在金融领域获得了成功。

中文培训方面,新东方在美国洛杉矶尔湾开设了线下校区,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高等教育领域,港股上市公司民生教育在泰国和马来西亚收购了多所学校,通过一带一路项目进行中文教育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扩大了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在国内幼儿园关闭浪潮之下,一些中国公司也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海外寻找机会。比如,金科文化通过收购汤姆猫在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取得了成功,股价上涨了 50 %。洪恩则主要通过识字和英文产品开拓市场。一些国内幼儿园也在考虑在越南和印尼等新兴国家开设分支机构,以应对国内市场的萎缩。

教育出海的模式主要有三种:资本出海、技术出海和服务出海。国内多家教育公司凭借其雄厚资本实力、先进科学技术和优质服务内容在海外打开了市场,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这些公司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为全球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创新。教育出海不仅是中国教育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手段。通过资本、技术和服务的多维度出海,中国教育正在逐步走向全球,为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育机构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图源:多鲸梳理

不过,教育出海的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本地化运营能力、精准营销与付费触达,以及来自本地企业的竞争压力。在本地化运营方面,面临不同地区市场对教育内容与教师资源存在差异的问题。针对精准营销问题,用户与付费人群分离使得精准营销变得复杂。而面对本地企业的竞争压力,使得企业经历着经验与资本的双重打击。层层重压之下,中国教育公司想要在立足海外,就需要在产品设计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本地化调整,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东南亚地区拥有 7 亿人口,学习需求正在不断攀升,市场潜力巨大。教育出海不仅是教育行业寻找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示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有效的执行,中国教育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更好地向教育行业从业者提供建议和参考,5 月 28 日,下周二晚上 8 点,多鲸特举行在线直播解读,直播讲解人是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本次直播将在「多鲸+」微信视频号平台同步直播,欢迎踊跃报名参加。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