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晚,上汽集团正式发布面向“新赛道”的新一代底座技术。依托固态电池、能量闭环、高效动力总成、智能底盘、全栈软件架构、全新电子架构等创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与此同时,上汽集团发布了全固态电池的生产线建设规划,全固态电池量产线明年底正式完工。

这也是国内首个企业对外界透露详细的生产计划。据了解,上汽全固态电池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h/L,电池容量能够超过75Ah,在针刺以及200℃热箱的场景下,能够确保电芯不起火不爆炸。

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透露,基于材料和工艺的简化和创新,从电芯端到PACK端,单位成本最多可降低40%。

据了解,今年10月份搭载光年固态电池的智己L6,将正式交付用户,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续航里程超过一千公里。2026年,上汽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交付量产,并完成样车测试,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是传统动力电池的一倍以上;2027年,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智己新车将实现量产,并正式交付用户;后续,能量密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00Wh/kg。

按照建设计划,上汽清陶首条全固态电池量产线将于2025年底完工,一期产能规划0.5GWh,第一阶段产品能量密度大于400wh/kg,第二阶段产品将突破500wh/kg。“按计划,2024年预到2025年初将实现材料小试和材料中式,到2025年下半年将实现材料量产,并推出电芯B样,到2026年将实现电芯C样。”李峥表示。

此外,基于“场景创造价值、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决定体验”的发展趋势,上汽正在塑造从“芯片、操作系统、软件、运动控制系统、三电系统”到对应场景的整车集成能力和创新技术优势,打造全新“科技生命体”。

南方+记者 郭小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