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休日,最吸引眼球的就是5月24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同时修订《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这是我国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对上市公司减持做出系统性规范。  《减持管理办法》针对绕道减持、大股东违规减持、违规减持后惩处措施等做出系列规范,

概括而言具有三大看点。   

1.全面封堵各类绕道减持。   

2.从严打击大股东违规减持。

3.违规减持者:责令购回+立案处罚

显然,对A股的短期和长期都是利好的。

短期利好:情绪所致

长期利好:游戏规则改变所致

中期利空:原先很多资金进来,就是为了配和减持,这次他们彻底死心了。


下跌要找谁?

A股下跌的锅,看来还得美联储来背。周四美联储最新政策会议纪要,比预期更加鹰派,根据CME FedWatch 工具,目前市场预计9月份之前不会降息的可能性为 40.1%,高于上周的 27.6%。所以海外增量的预期就低了,A股恰恰也是周四、周五出现的下跌。

但问题是日本和印度都在涨啊,这如何解释?

这种矛盾,显示出了某种格格不入。并且还有很多。比如老美那边,疫苗股最近大涨,但国内疫苗相关的暴跌。

实际这背后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最近两天,国内疫苗价格雪崩,沃森生物公布了,二价HPV疫苗在海南的中标价格,仅为63元/支,同期,国药集团的流感疫苗,中标价格从128元/支降到88元/支,降幅超过30%。

你当这就是全部了?实际还有更多。以智飞为例,过去3年赚了300亿利润,但应收账款从2020年的66亿,上涨到300亿,HPV疫苗的钱赚到了,但挂在账上。


所以,A股没什么坦途,即便那些看似轻松上涨的股票。实际背后的惊险博弈,一点都不少。

很多机构实际也在押宝,但是如果你发现,一些机构在消息没兑现之前,股价没大涨之前,不断的持续押宝,那多半跟上去,机会也有很大。

所以说,我自己碰到那些重大消息、超预期的消息或者可能存在变局,都会观察相关板块里的股票的「交易行为」,此前有没有「机构行为」的积极表现。下方图里橙色的柱状,就代表「机构行为」在积极参与。显然三祥新材在消息出来之前,虽然股价一直没涨,但「橙色」柱状持续不断了一个多月时间。这是机构提前积极参与的明证,契机来了,立刻领涨。

我们再看一季度的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里,一季度增仓最大的美的集团,在12月19日之前就已经出现积极的「机构行为」持续不断了。说明机构行为当时提前积极。同时在市场3月26日积极「机构行为」再度消失之后,美的集团也是在4月1日就提前出现「机构库存」并且持续。


换而言之,机构不断参与买进的股票,「机构行为」上就往往是提前于市场就已经积极起来了。看清这点,很多机构调仓都很容易判断出来。


周末的重要消息

中音协:4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224.32亿元,环比下降4.21%,同比下降0.27%;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59.05亿元,环比下降6.18%,同比下降1.93%。消费市场确实有一部分是萎缩的。游戏伴随着老龄化的程度增加,当然就不是一个好的趋势。

央视财经:一季度,全国自行车出口整车约1099.9万辆,同比增长29.3%。预计今年,向东南亚、南美等地区的自行车出口量将有明显增幅。自行车虽然不起眼,但却说明,我国产品的竞争力确实进一步在增加。股市是立足现在炒预期的,现在谁有走出去的实力,就会被资本市场高看一眼。

中汽协: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27.2万辆,环比下降4.1%,同比增长27.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3.5%,占有率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新能源车的行情,大方向肯定没结束,因为它本身就有三方面的加持。一是产业结构转型;二是国产替代;三是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


就这么多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