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暴三个月,面目全非的农夫山泉背后那些真相

  韵达拉响警报:刚失“第二”又遇“争三”


来源 | 尺度商业

撰文 | 董武英


近日,卫龙魔芋爽产品被曝出缺斤短两问题,一时引发了广泛关注。
此前有一位短视频博主发布视频称,在对标称每包重15克的卫龙魔芋爽产品带包装进行称重,发现两包产品实际重量仅有8.9克和12.6克,未达到包装上标注的标准重量。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有网友表示“就是感觉越来越少”,“合着我买了几年都是缺斤短两的”。

随着事情不断发酵,中国质量监管官方账号转发了该视频。5月22日晚间,卫龙对这位消费者进行赔偿。5月23日,卫龙连续发布两个声明。在最新声明中,卫龙官方表示,已经配合漯河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产品净含量抽检,待报告生成后将会进行公示。

目前,市场监管局的净含量抽检报告还未出炉,卫龙的魔芋爽是否缺斤少两,还有待观察。

作为一家港股上市的休闲食品公司,卫龙旗下辣条、魔芋爽都是深受消费者认可的大单品。但近年来,卫龙旗下产品却频频引发争议。

2023年9月,卫龙推出新产品“霸道熊猫”。相比于其他辣条,这款产品售价尤其高,每斤单价约合27.7元。随后,“卫龙辣条售价比猪肉还贵”的话题,引发网友吐槽。

此外,卫龙近年来屡次陷入食品安全风波。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卫龙辣条、魔芋爽产品吃出铁丝、塑料管、飞虫等异物的投诉屡见不鲜。

卫龙怎么了?

1


涨价的卫龙辣条,卖不动了

本次被曝出缺斤短两的魔芋爽,是卫龙近年来在辣条之外着力打造的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卫龙营收规模达到了48.72亿元,同比增长5.2%;年内经调整后净利润为9.70亿元,同比增长6.3%。

2022年至2023年,卫龙毛利率水平持续大幅提高。2022年其毛利率为42.3%,同比提升了4.9个百分点;2023年其毛利率为47.7%,提升了5.4个百分点。

从产品上看,卫龙调味面制品(即辣条)营收为25.49亿元,同比下滑了6.23%,占总收入比重为52.3%;魔芋爽所在的蔬菜制品营收为21.19亿元,同比增长了25.11%,占总收入比重为43.5%;豆制品及其他制品收入为2.04亿元,同比下滑了7.43%,占总收入比重为4.2%。

卫龙辣条产品近年来价格持续上涨,“卫龙辣条零售单价比猪肉还贵”一度冲上热搜,引发极大关注。

数据来看,在2019-2021年,卫龙辣条每千克平均售价分别为14.3元、15.0元和15.1元。而近两年卫龙辣条提价极为迅猛,2022年每千克辣条售价18.1元,2023年提升至20.5元。

至于魔芋爽所在的蔬菜制品品类,近年来销量持续增长,价格在2022年提升幅度较大,由2021年的每千克27.4元提升至31.1元,但在2023年其每千克平均售价小幅下滑至29.6元。豆制品及其他品类每千克平均售价也从2022年的36.2元提升至2023年的38.4元。

近两年,卫龙辣条销量持续下滑。2021年卫龙辣条销量为19.36万吨,2022年为15.06万吨,2023年销量下滑至12.44万吨。两年时间,卫龙辣条销量下滑了35.74%。

销量下滑导致卫龙辣条产能利用率下滑,卫龙辣条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57.1%下降至2023年的48.3%。

可以看到,随着价格不断提升,卫龙辣条也逐渐卖不动了。

2


估值缩水,高瓴、腾讯、云峰浮亏超6成

2019-2021年,卫龙营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1%,增速惊人,一度成为深受资本热捧的消费明星公司。

2021年5月,卫龙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启动IPO,冲击“辣条第一股”。

而在申请上市之前,卫龙启动了自成立以来第一次融资,CPE源峰、高瓴、腾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云峰基金等9家投资者参与认购,合计以5.49亿美元的代价拿到了上市前卫龙1.22亿股普通股,约合5.85%的股权。以此计算,卫龙这一轮融资估值接近94亿美元。

但随着卫龙上市进程推进不及预期,2022年4月,卫龙与这些投资者及后进入的上海泓漯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订立股份购买协议补充协议,前述投资者以1576.2689美元的总价进一步购买配发的1.78亿股普通股。

经过两轮股份认购后,这些投资者实际合计以6.59亿美元拿到了卫龙3.05亿股普通股。其中CPE源峰以2.08亿美元拿到9614.29万股,高瓴以1.1亿美元拿到5084.48万股,腾讯和云峰基金分别以6000.01万美元拿到2773.35万股。

上市以来,卫龙普通股数量保持稳定,腾讯等投资者未有增持或减持。截至2023年底,卫龙普通股数目为23.51亿股。

但IPO之后,卫龙股价震荡下跌。截至5月24日收盘,卫龙港股市值仅136亿港元。以此计算,CPE源峰、高瓴、腾讯及云锋基金所持卫龙普通股当前市值约为7118.47万美元、3764.58万美元、2053.41万美元和2053.41万美元,浮亏65.78%。

同时,随着2022年和2023年增长放缓,业绩表现不及预期,部分券商调低了卫龙的目标价。

今年1月,大摩发布报告称卫龙(09985)将受惠于2024年原材料价格的顺丰,惟由于不利的销售渠道转变,收入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预计卫龙2024年净利润增长为6%,维持其“与大市同步”评级,目标价从9.1港元下调至6.8港元。

目前来看,即便是魔芋爽的高增长也未能阻止卫龙业绩增速的持续放缓,上市以来持续下跌的股价反映了资本市场的预期。

对于卫龙来说,如何重回高增长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当下的紧要事,是如何应对缺斤短两的传闻,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交代。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