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中国工商银行发行了400亿元TLAC非资本债,TLAC这一预热了很久的债券品种终于在中国债券市场正式问世。根据债券发行公告,3+1年 “24工行TLAC非资本债01A”发行规模300亿元,票面利率2.25%;5+1年“24工行TLAC非资本债01B”发行规模100亿元,票面利率2.35%。近期,其他几家大行的TLAC发行计划也在路上,使其成为债券市场备受关注的品种。


TLAC的全称是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总损失吸收能力),是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 )提出的额外资本补充要求,是G-SIBs在进入处置阶段时,可以通过减记或转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损失的全部资本、债务工具之和。截止2023年,我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大行”均入选G-SIBs 名单。


近年来,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等监管规则陆续公布,明确了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要求,也为TLAC非资本债的发行提供了依据。TLAC非资本债不可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及二级资本,但是可以补充TLAC。

由于TLAC非资本债的偿付顺序介于商业银行普通债券和二级资本债之间,其定价也应该介于这两类债券。在国内,TLAC非资本债的发行人为五大行,这些发行人信用资质高,所发行债券成交活跃,同期限、条款债券收益率基本相同,普通金融债和二级资本债之间的信用利差较小,因此TLAC非资本债的定价区间也比较狭窄。


我们用这一标准来分析一下5月15日首期TLCA非资本债的发行结果:当天2.91+5年的“22工商银行二级03”收盘成交在2.31%,2.79年的“24建行债01A”收盘成交在2.22%,3+1年期“24工行TLAC非资本债01A”的票面利率2.25%恰好落在二者之间;目前市场没有5年大行商金债存续,当天4.96Y+5Y的 “24交行二级资本债01A”收盘成交在2.47%,与5+1年期“24工行TLAC非资本债01B”的票面利率2.35%利差为12BP,定价基本合理。

在债券市场上,对于利率品种或高信用等级债券,创新品种问世或某类债券集中供给时,往往是该类债券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创新品种问世时,市场对其了解还不深,关注的投资者还不多,利差往往比较丰厚,等到投资者关注度逐渐上升,利差也就慢慢下降了。举例来说,最早的几只银行永续债发行时利差均较高,第一只银行永续债“19中国银行永续债01”发行票面利率高达4.5%,与同期限国开债的利差高达115BP,到了2024年5月15日,5年期大行永续债与同期限国开的利差仅35BP。而集中供给时,市场供求关系短暂失衡,也会抬高发行票面利率,等到供给冲击结束,收益率较大概率会下降。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2023年四季度,特殊再融资债(地方债的一类)发行规模过万亿,带动地方债利差走阔,待供给高峰过后,利差快速回落。


那么此次TLAC非资本债亮相,能带来好的投资机会吗?从“24工行TLAC非资本债01A”的发行结果来看,其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限二级资本债利率6BP,而与同期限商金债的利差仅3BP,定价更接近商金债。考虑到其具有次级属性,且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自营投资于TLAC非资本债和二级资本债的风险权重均为150%,其定价应该更接近同主体、同期限二级资本债才更为合理。因此首期TLAC非资本债的票面利率利差保护并不十分充足。如果后续发行的品种票面利率仍然比较低,可能二级市场相比一级市场更有可能出现好的投资机会。


为什么TLAC非资本债没有出现有吸引力的利差呢?笔者想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债券投资者对于“二永债”(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经历了漫长的熟悉过程,如今“二永债”已经成为信用债市场的主流品种,而TLAC非资本债的条款优于“二永债”,所以虽然是创新品种,但是投资者接受起来也非常容易,甚至可以说十分期待。其次,根据“五大行”披露的信息,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分别发行600亿元、500亿元、1500亿元、500亿元、1300亿元,合计不超过4400亿元,低于此前市场测算的缺口,集中供给压力并不大。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当前债券市场“票息资产稀缺”十分显著,难以出现信用资质高且有明显利差的品种。


至于TLAC非资本债的流动性问题,笔者认为无需担忧。二级市场流动性好的债券品种主要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信用资质好(可以参与的投资者众多)、存量规模大(充足的可交易标的),TLAC非资本债都具备。


(本文数据来源于wind,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整理)


国信资管特别说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为国信资管站在投资机构角度,根据调研时点所获信息分享的投研观点,所涉及的行业及相关内容仅用作描述客观情况或科普说明,不构成国信资管对具体行业、具体品类、具体标的的投资推荐和购买推荐,亦不构成对相关板块未来表现的承诺与保证。

 

本文作者

吴晓艳

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固收投资经理

武汉大学会计学硕士



善于捕捉市场交易机会,通过信用分析及市场研判挖掘个券配置及交易价值。

风险提示

文中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本公司及其撰写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内容的客观、公正。文中的信息反映的是文章初次公开发布时的信息,发布后相关信息可能会发生变化,具体以相关业务规则或实际情况为准,无论是否出现最新信息、未来事件或其它情况,本公众号均无义务对已发布的文章进行更新或修改。

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仅代表投研人员或投研团队站在文章发布的当前时点对于近期市场考察得出的看法分享,不代表国信资管出具的投资建议,不代表国信资管发行的资管产品的持仓构成,资管产品的投资情况请以个体产品的实际投资运作为准;文中所提及的具体行业情况以及具体基金、股票等证券仅用于举例(如涉及),不构成投资者在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等方面的最终操作建议。

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不作为管理人/投资经理/投资策略及相关产品未来收益水平的保证,任何人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以及作者无关。购买资管产品时请详细阅读产品相关法律文件,并以之为准,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

第三方不得以商业目的对本文所载内容进行复制、转载,如需复制、转载的,应申请授权并注明来源,且不得对文中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公司秉承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和诚实守信的精神,不允许任何人员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欢迎对我们进行监督,携手共建廉洁社会,共享诚信价值!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