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季度多家光伏龙头企业的亏损,预示着市场对该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终于照进了现实。

作为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广发基金”)旗下科技成长投资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郑澄然虽然不断在定期报告中传递乐观情绪,“坚信板块当前有较高的配置价值”,但还是用真金白银卖出了真实意图——连续4个季度减仓与新能源相关的电力设备股票。

光伏行业的周期性调整已经出现,行业中的多家公司势必将经历一个“寒冬”。有意思的是,已经因为抱团新能源在过去两年间给持有人带来巨额亏损的广发基金,却又开启了新一轮“碳中和”主题基金的发售。如此激进的“极左侧”布局方式,不禁让人怀疑:该公司是否已全然无视基本面供需关系的变化。

噩梦成真

2024年5月22日,广发碳中和主题混合发起式A/C(018418/018419)开始募集。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这是一直偏股混合型基金,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收益率*70%+人民币计价的恒生指数收益率*15%+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收益率*15%”,其拟任基金经理为郑澄然。

根据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基金投资标的将围绕碳中和目标下减排路径所涉及的相关产业链和行业,其中主要有:电力行业中的新能源产业链与清洁能源产业链,工业行业中的节能减排产业链等。从上述设定可以看出,这是一支主要投向新能源相关产业的发起式基金。

在此之前,郑澄然已经管理着7支(各份额合并计算)权益型基金产品,而这些基金的持仓方向基本都以新能源为主,并且业绩均极不理想。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5月23日,这7支基金中,只有管理时间最长(20200520至今)的$A的任期内回报仍然为正,收益为24.5%,同类同期排名766/3030。广发高端制造股票、广发成长新动能混合、广发新能源精选股票、广发兴诚混合、广发兴享混合、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混合在任期内均亏损了30%以上,且排名垫底(后10%)。

郑澄然的业绩不佳,最主要的原因是新能源板块在2020到2021年间曾经历巨大涨幅,目前依然在消化前期过高的估值;同时,自2022年开始,新能源赛道拥挤度不断上升,竞争趋于白热化,市场对行业前景有所顾虑。

对此,业内通常使用中证新能源指数(930771)作为新能源主题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该指数能相对直观地反映相关股票的市场情绪。Choice终端显示,该指数近年来的低点为2018年10月18日的1226.99;高点则是2021年11月22日的5068.39,截止到2024年5月23日,该指数仅有1972.55,相较于2021年的高峰时刻已跌去61%。

指数录得巨大跌幅,本质是市场对于该行业未来产能过剩导致整体盈利能力下降的担忧,而相关公司2024年一季度报告显示,这种担忧已然变成现实。据行业媒体对52家主营业务为光伏的上市公司统计,今年一季度,超过1/3的企业出现了亏损。公开数据显示,行业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录得最大亏损23.5亿元,TCL中环(002129.SZ)录得8.8亿元亏损,通威股份(600438.SH)录得7.87亿元亏损,晶澳科技(002459.SZ)录得4.83亿元亏损。光伏产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硅料价格持续下跌,甚至跌破企业现金成本,相关商品“售出即亏损”。

而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力设备股票,同时也是郑澄然的重仓股。Choice终端显示,截止到2024年一季度末,郑澄然的前十大重仓股中还有8支电力设备股票:阳光电源(300274.SZ)、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锦浪科技(300763.SZ)、晶澳科技、德业股份(605117.SH)、福莱特(601865.SH)和横店东磁(002056.SZ)。上述企业的主营业务均包含了光伏太阳能。

同时,在郑澄然4年多的任期内,他大部分时间都维持了对电力设备股票的超配。特别是自2021年三季度以后,电力设备的行业配置占比一直在50%以上。

2020到2021年间,受益于新能源板块巨大的涨幅,郑澄然所管理的公募基金一度取得了耀眼的业绩。对于这个行业的深刻认知,或许是他难以割舍的原因之一。即使在板块大幅回调后,他依然看好新能源。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板块在经历一波强势反弹后又归于沉寂。对此,基金经理的解读是:“基本面角度,光储需求依然强劲,预计后续上游硅料、碳酸锂降价会进一步刺激需求,板块高景气或能够持续。光储板块股价回调后,当前价格已经较为充分反映了悲观预期,估值也回落至过去5年最低水平,已经具备长期价值”。在郑澄然写下上述文字后至今,中证新能源指数又跌去了39.05%。

越亏越勇

既要维持在新能源板块上的高暴露,又要降低Beta的影响,基金经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目前看来,郑澄然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在板块上做波段,二是以“核心仓位+卫星仓位”的形式,寻求新能源之外的Alpha。

由于指数持续走低,事实上,基金经理已经连续4个季度减持电力设备股票了。Choice终端显示,2023年一季度,郑澄然少量增持电力设备,并使之占股票市值比达到81.6%之后,就连续减持电力设备,到了2024年一季度,电力设备占股票市值比已经下降到了69.89%。

同时,至少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基金经理就开始配置电力设备以外的板块,以对冲新能源下跌的回撤。2022年二季度,郑澄然配置的是“优质消费医疗标的”;2023年三季度,则是“顺周期、医药等板块”;2024年一季度,除了“保持了主仓位在光储板块”外,还“同时参与了地产、医药、养殖等板块的机会”。

不过,结果证明,这些措施的效果却极其有限。以郑澄然业绩最好的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A来说,自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23日,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A录得涨幅-40.29%;同期中证新能源指数录得涨幅-41.38%,超额收益仅1.09%。

由此引申出来的一个问题是:郑澄然是非得配这电力设备不可吗?既然看好消费医疗、顺周期、养殖、地产,为什么不把主要仓位调换到这些板块上去呢?

对此,笔者曾以投资人的身份致电广发基金并提出上述疑问。该公司客服表示,基金经理认为光伏板块是符合国家战略的优质板块,倾向于维持对原有行业的配置,但是会进行一些个股的优化调整。这几年下跌的原因主要是之前估值比较高,且有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至于为何没有向其他版块调仓,是因为经历了过去数年的下跌,尤其是在当前市场板块轮动较快的条件下,如果卖出电力设备买入其他行业,而其他行业过了风口后又下跌,会导致基金产生更多的亏损;同时,由于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较大,“不一定能马上卖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发基金内部,不仅仅是郑澄然,多位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都重仓了电力设备板块,颇有“抱团”之势。对此,曾有分析人士指,广发基金奉行“集中投资、共同进退的类庄股模式”,而这也在A股的光伏公司中有所体现。

纵观整个行业,郑澄然与广发基金对新能源的“爱”似乎到了无视基本面的程度,而在郑澄然过往输出的投研框架中,基本面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022年6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自己的方法论总结为“在成长性行业赚周期的钱”,并公开表示“如果行业已经连续两三年保持需求的高速增长,大概率会有大量产业资本涌进供给端,行业从‘供不应求’变成‘供过于求’,继而引发阶段性产能过剩下的价格战,导致公司出现盈利和估值的双杀”,而当出现这样的局面时,他“会选择阶段性离场”。

事后来看,郑澄然对光伏产业的推演堪称经典,不过,他同时也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权限。(本文首发于,作者|陈齐乐)$广发碳中和主题混合发起式A(OTCFUND|018418)$$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A(OTCFUND|002132)$$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OTCFUND|004997)$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