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史·食货志》

来源:后厂村

没想到,老牌快餐连锁帝国麦当劳也有“背刺”消费者的一天。

5月13日, “麦当劳给过期食材换标签续命”的词条登上各大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

在中国发展了30多年的麦当劳,曾几何时,是很多“80后”、“90后”对美食的殿堂级记忆,人们对它的印象也早已超出了快餐的范畴,很多人凝视它的眼神都带着“高级”“安全”的光环,却没想到竟然以这样不堪的方式再次相遇。

也许正是带着这样深厚的童年滤镜,麦当劳的此次暴雷才尤其令人难以接受。一直声称“坚守品质、用心服务”的麦当劳显然没有遵循“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准则,无数次突破底线的行为,或许只能证明:那些消费者心中珍视珍藏的美好时光只是单纯的一厢情愿罢了。

01

麦当劳“塌房”毁了谁

如今,打开外卖软件,冲进视野的汉堡品牌林林总总,但无论是品质还是口味,被国人视为标准的无疑是最早出现在国内的肯德基与麦当劳,可以说,它们才是留在国人味蕾上的最初记忆。可谁能想到,这样的老牌企业也会“塌房”。

5月13日,根据新京报爆料,该报记者前期分别卧底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和麦当劳济南大学餐厅后发现,两家餐厅均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两家店共同的违规操作包括篡改食品保质期标签、使用过期食材、食物过了保存期依旧售卖以及偷工减料等。此外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还存在炸油品质超标的情况。

更让人不安的是,此类情况并非偶一为之,而是被默认为潜规则,在店内属于常态化操作,“只要遇到食材到期的情况,他们几乎都会选择篡改到期时间,而不是将食材废弃”。并且,这种基本操作下至普通员工,上至值班经理、餐厅经理均为全员参与,这个细节触目惊心,也更值得追问。

对此,当天晚上,麦当劳中国在官网发布声明,表示“感谢媒体的监督报道。我们正积极配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调查与核实。对于任何违反操作标准的行为,我们绝不姑息,严肃处理。我们对于涉事餐厅带来的影响深表歉意。我们责无旁贷,将进一步加强餐厅操作规范的落实和执行,并坚持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到每一家餐厅和每一位员工。”

但是,见过很多大世面的网友对这份不痛不痒的声明拒绝买账。

“麦门我对你有点失望了。”

“麦当劳,连你也欺负我?”

“天啦,一直以为麦当劳让人放心的。”

麦当劳的食安问题以最快速度在全网持续发酵,一场信任危机箭在弦上。

02

麦当劳的历史底色

打一个可能并不恰当的比喻:“如果你在屋里发现一只蟑螂,意味着家里已经隐藏着一到两个蟑螂群了。”那么麦当劳接连两个店面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也有可能说明它的整体品质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安全,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事实上,自从麦当劳1990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它的扩张脚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随着肯德基、汉堡王、塔斯汀、华莱士等国内外竞品的争先涌入,麦当劳从未稍敢懈怠。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15日,全国麦当劳餐厅数为6743家,仅2023年全年,麦当劳就增加了677家新店。

在国内市场的加速扩张,也导致麦当劳多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早在2012年,央视“3·15”晚会就曾点名麦当劳北京三里屯餐厅将已经过期的食品再次重复计时保存,保存时间本为30分钟的盐焗鸡翅超时近3倍,员工竟还将掉在地上的食品未经任何处理继续加工。

2014年7月,西部网报道,西安小寨旺角广场的麦当劳甜品站被曝光有老鼠趴在甜品站的冰淇淋上,还不断来回跑动,经西安雁塔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稽查队现场检查后,要求该店限期两天之内进行整改。

2021年10月,安徽合肥一麦当劳餐厅,也被曝光存在生菜发黑还在使用、更换到期食材标签等问题;

2022年7月11日,光明网报道,广州白云区一家麦当劳餐厅工作人员将掉地面包重摆回货架,且未做任何处理措施,并登上热搜第二名。

2023年7月,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北京大兴区通报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金星西路甜品站存在卫生不达标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给予警告。

2024年4月24日,光明网及法制日报报道,有顾客到南通麦当劳点了带有一杯冰可的套餐,因可乐流出弄脏衣服,要求免单。该门店虽然同意,但在发给顾客的退款原因中却使用了用侮辱性文字谩骂顾客,引发舆论关注。

今年 3月20日,由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消费者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餐饮行业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3)》也发现,餐厅品牌中,麦当劳等品牌消费维权舆情数据数量居前,且麦当劳的食品质量问题相对更为突出。

03 

麦当劳正在“失控”?

“麦当劳也这样,那外卖到底吃啥?”

“你要知道,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连锁餐厅之一了。”

“麦当劳整体还是不错的,不能因为一家或者某几家就否定了全部门店。”

即使这次事件让麦当劳的声评下滑,但还是有很多网友选择继续支持。

如果说麦当劳是其他同类企业参照的标准之一,也是消费者衡量品质与味道的标准之一并不为过。

因为最初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的那几年,正是中国消费者对以汉堡、炸鸡和薯条为代表的西式快餐建立心智最重要的时期,因为才使得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炸鸡汉堡和薯条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成为了西式快餐的代名词。

如今尽管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汉堡品牌,但麦当劳无疑仍是人们心目中快餐金字塔的那个塔尖。但越是如此,人们越是难以容忍它频繁“暴雷”。事实证明,当行业巨头都无法避免出现各种问题时,这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将影响整个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工序繁多导致成本上升与舍弃一些底线追求利润最大化一直是餐饮企业面临的博弈。当加工环节增多,操作工序就会相对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一旦监管不力、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出现,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可能会放弃社会责任,采取不当手段降低成本,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

说到底,食品安全问题仍然要找一条“自律”与“他律”结合的解决途径。对麦当劳来说,在扩张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品控,保持其管理水准和品控质量在行业中的一流水准,并加强自我监督;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餐饮行业的监管体系,如完善连锁餐饮企业档案管理,切实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动态监管。

04

总结

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要求其百分百不出问题都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食品安全问题本质上就是一个概率学问题。但你的问题爆发的概率是多少,就决定了消费者对你的信任度有多少,特别是麦当劳这样被国人注入颇多感情的品牌,绝不能放弃自律式管理,只有摒弃所谓的违规“潜规则”,才能保证麦当劳的安全,保证麦当劳中国的安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