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延伸海外布局已成为拓展全新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日前,凯莱英宣布,与Discovery Park签订新协议,自2024年6月起,将全面管理和运营前辉瑞英国小分子原料药试验工厂和部分开发实验室,建立其在欧洲的首个生产基地。

根据公司表述,凯莱英拥有原属于辉瑞英国公司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团队,实现全面快速无缝连接。Sandwich Site也将成为凯莱英海外布局的重要版图。

客观而言,凯莱英的国际化业务占比很高。如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25亿元,其中境外(包括北美、欧洲、除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亚洲地区)收入达到63.44亿元,占比81.07%。

当前,在全球创新药物研发的产业链中,中国的CRO/CDMO企业已经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国内企业不仅享有工程师资源红利,还得益于国内完善的产业链,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及高性价比的服务,国内CXO企业已然成为全球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的首选合作伙伴。

行业普遍认为,“出海”不是一个选择项而是一个必选项。一方面全球的创新药、新药研发,仍然来自欧美传统市场;另一方面,跨国企业本身在欧美等地都有完整的布局,市场声誉和口碑一直较好,中国企业“出海”寻求和跨国药企合作,有机会收获更多高溢价订单。

01

接手辉瑞前工厂

欧洲市场布局探路

资料显示,Sandwich Site始建于1954年,是辉瑞全球历史最为悠久的研发中心之一,万艾可便是诞生于此。

值得关注的是,Sandwich Site多年来在药物合成路线快速设计和高通量筛选、成熟工艺及分析开发能力、生产和运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处于一流水平,管理团队和核心骨干平均研发生产经验超过15年,是辉瑞全球小分子创新药研发上市的关键一环,在辉瑞的创新药物发展进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随着辉瑞企业战略的调整,降本增效计划之下,全球成本削减迫在眉睫。2023年11月,作为全球成本削减计划的一部分,辉瑞宣布英国Sandwich工厂裁员500人。裁员主要降低了该厂的小分子生产能力,其他功能将以“不同的规模”继续保留。

对于凯莱英来说,将Sandwich Site作为公司海外布局的重要支点,有机会发挥与现有产能的协同效应,并不断扩大海外从研发实验室、中试生产到商业化的生产产能。另一方面,公司还将以此为基础,积极规划多肽、核酸、酶技术等新兴领域,持续拓展和加强欧洲研发能力和生产基地建设。

事实上,凯莱英近年来一直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过业务版图拓展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9月,凯莱英发布公告称,收购美国企业Snapdragon的计划终止。

据了解,Snapdragon是一家化学技术公司,特长是化药的连续性反应技术。这是一项可以帮助药企提高运营效率的工艺,该技术对设备、场地需求不大,但可以缩短物料供应链,提高生产的经济性。

投资者观点认为,凯莱英看中Snapdragon,其附带的美国市场资源或许是考量的重要因素,借助Snapdragon这个公司平台,获得更多美国市场业务。常规而言,双方在达成交易之前已对CFIUS审核要求进行过评估,然而从2022年2月到9月,情势急转直下,最终导致本次收购无法实施。

峰回路转,2022年12月,凯莱英宣布在马萨诸塞州沃本开设新工厂——Asymchem Boston,这是凯莱英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凯莱英扩大全球业务的重要一步。波士顿工厂专注于提供早期研发服务,包括化学工艺开发、预配方研究和小分子、多肽和寡核苷酸的配方开发。

凯莱英是中国第二大CDMO,仅次于药明系,在全球拥有9700多名员工,海外业务占比超80%。如今,凯莱英重金接手了辉瑞前工厂,探路欧洲市场布局,未来能有多大的收获还有待时间验证。

02

奔赴全球新市场

头部企业寻找新动力

全球药企对中国研发外包服务的需求仍处于上升态势,而中国CXO发展主要增量也在海外市场。从2023年年报数据来看,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等中国头部CXO企业超过70%的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

在CXO延伸全球市场版图的过程中,欧洲正在成为重要的落脚点。

以康龙化成为例,在近期公布的2023年年报里,康龙化成表示,公司已经建立了位于中、英、美三地的CMC(小分子CDMO)一体化服务平台。公司国际化的产能布局,可以同时在中、英、美三个国家为客户提供更加灵活、更大规模和更为绿色的端到端的化学与生产服务。

2021年3月,康龙化成就以1.187亿美元现金收购艾伯维公司(AbbVie Inc)旗下位于英国利物浦的Allergan Biologics,收获了一家先进生物药生产基地。

紧接着,2022年1月,该公司又收购了Recipharm旗下位于英国Cramlington的Aesica药业。彼时,康龙化成表示,通过这次收购,公司获得位于英国纽卡斯尔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同时,该生产基地联合英国霍兹登工艺开发、早期cGMP原料药生产团队,可以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化学与生产服务,并发挥协同效应。

今年5月22日,九洲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通过新加坡全资子公司Raybowlifesciences(Singapore)PTE.LTD在德国设立全资孙公司建设CRO服务平台,主要从事创新药CRO服务,项目预计总投资约950万美元。

九洲药业称,公司本次在德国设立全资孙公司投资建设CRO服务平台,有利于公司缩短海外客户服务半径,更早期介入海外客户的研发管线,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和订单,并为国内导流CDMO业务。此外,该平台的设立将方便公司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吸引国际化人才的加盟。

据悉,这是九洲药业2024年以来的第2笔海外投资。今年1月2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在日本设立全资孙公司建设CRO服务平台,项目预计总投资约4200万美元。粗略计算,两项出海投资计划将合计耗资5150万美元。

除了欧洲市场,新加坡也成为CXO企业关注的目标区域。5月23日,药明康德宣布其位于新加坡的研发及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新基地满负荷运转时将有7个研发生产车间,为小分子、寡核苷酸、多肽及复杂的合成偶联药物提供原料药研发和生产服务。新加坡基地计划于2027年投入运营,整体工程建设将会分阶段推进。全面竣工后,新基地预计将创造1600个就业岗位。

作为药明康德全球研发和生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基地将与公司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各个基地紧密协同,进一步加强公司CRDMO赋能平台的灵活性和规模,为客户提供从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高效解决方案。药明康德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不断建能力、扩规模,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持续满足行业日益变化的需求,新加坡基地将帮助公司更好地服务本地及全球客户。

业内观点认为,在行业整体下行的周期里,面对各种政治及经济环境的不确定,中国CXO企业该继续保持现有合作,以时间来换空间。另一方面,在进行全球化布局,首要的是需考虑企业在国际上的资源,包括在海外团队的构建、生产适配、海外“游戏规则”的理解、与跨国药企的合作程度及质量、自身的技术能力及商业模式竞争力等,因为这将是一场“出海”的持久战。

By医药经济报

科创100指数ETF(588030)重点布局医药生物、电子、新能源三大成长板块,并且对于计算机、机械设备、国防军工等板块布局良好。无论是从基本面上还是政策上来看,科创100指数的反转趋势都非常明显,后市表现也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外,本文中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科创100指数ETF(SH588030)$$药明康德(SH603259)$$康龙化成(SZ300759)$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