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消费讯,近日,茉酸奶加盟店被曝存在更换效期标签、不按时报废原料、水果变色后仍接着使用、不严格按照配料表足量放料等问题。近年来,新茶饮行业快速扩张背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几乎都是加盟商“背锅”?

开店狂欢,新茶饮的尽头是加盟

2023年,是新茶饮的爆发年,加盟模式成为新茶饮快速扩张的助推剂。

据壹览商业,从门店总量来看,20家新茶饮品牌以32.5%的增速从2022年底的78324家门店扩张至103783家门店。从单品牌门店扩张来看,有16个新茶饮品牌都完成了净增门店量为正,其中,13个品牌增速呈两位数增长,3个品牌增速呈三位数增长。

凭借较低加盟费实现门店快速扩张的典型代表是蜜雪冰城,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的加盟费在县级城市只需要7千元/年,地级城市9千元/年,省级城市1.1万元/年。官方数据显示,开设一家蜜雪冰城的启动资金是21万元,这对于在下沉市场、梦想开设一家奶茶店的年轻人而言并非高不可攀。蜜雪冰城门店增速惊人,2021年门店为2万,2022年门店数量达到了3万,截至2023年9月份门店数量突破了3.6万,目前是新茶饮赛道中唯一突破万店的品牌,平均每天新开27家门店。

与蜜雪冰城同属一个价格带展开竞争的是成立于2014年的甜啦啦,甜啦啦的加盟费用也很低,官网显示不足2万元,带动门店数快速突破7千家。

看到了蜜雪冰城、甜啦啦的惊人增速,其他茶饮企业坐不住了,不少茶饮企业相继推出了针对加盟商的优惠政策。其中,喜茶和书亦烧仙草优惠力度最大。

一直坚持直营的喜茶在2022年11月选择开放加盟,截至2023年底喜茶门店数突破3200家,其中超过2000家门店为加盟店铺。官网显示,2024年喜茶最新的加盟政策:2.98万元的加盟费限时全免,启动资金只需10万元。

从书亦烧仙草最新公布的加盟政策来看,3万元的品牌使用费和1.5万元的综合服务费全部限免,此外原本1万元的保证金也降低至0.5万元。13万元的启动资金可以考虑开设书亦烧仙草的门店,官方数据显示,目前门店数达到8325家,覆盖31个省份和324个城市。

此外,沪上阿姨、奈雪的茶也降低了加盟门槛,沪上阿姨加盟费为4.98万元,分三年付清,每年1.66万元。奈雪的茶最新政策显示,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门店签约可享受单店6万元的营销补贴,相当于间接减免了6万元的品牌合作费。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茉酸奶在过去两年也开启了全国加盟招商。据茉酸奶官方介绍,30平标准店,不包含店面租金、人工及转让费,前期预算27万起。其中品牌使用费5.98万、培训费2万、全套设备10.8万、营销费用营业额1%(每月3000元封顶,单月10万以内免收)等。据红餐大数据统计,截止5月27日,茉酸奶现有门店1763家,覆盖了31个省份、22个城市。

新茶饮品牌跑马圈地背后是对于加盟商的争夺,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利润。

蜜雪冰城招股书显示,向加盟商出售食材获取的收入连续多年占比达到70%;茶百道表示,公司收入来源主要是向加盟店销售货品设备、收取特许权使用费及加盟费,两项收入占比高达99%;沪上阿姨近三年来加盟业务占营收比例均超过94%。

蜜雪冰城3.6万家门店给母公司创造了每年超过150亿元的营业收入和超过20亿元的净利润,直接带动公司估值突破600亿元。古茗超过9000家的门店带来50亿左右的营业收入和10亿左右的净利润,茶百道近8000家门店带来57亿左右的营业收入和近20亿的净利润。

加盟门店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新茶饮企业盈利的多少。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加盟商背锅?

加盟模式让品牌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例如:管理相对松散,产品质量难以把控,更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古茗、沪上阿姨、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投诉或处罚。

——古茗

2023年315期间,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2年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其中,武汉市江汉区本汉古茗奶茶店生产经营感官不良的食材、擅自更改保质期,被江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没收违法所得1205元、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3年8月28日,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食品安全抽检过程中,古茗茶饮奔牛镇店内使用的不锈钢小料盒被检出“大肠菌群”。

2022年7月26日,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广东省潮州市一位消费者称在古茗购买的杨枝甘露内喝出一只小壁虎,还晒出了喝出壁虎的全过程监控自证,在饮用过程中感觉口中有异物,她用手从口中取出后,整个人受惊弹离座位。

——沪上阿姨

2023年7月3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被查处的餐饮单位,沪上阿姨因存在经营场所有苍蝇、防蝇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2023年7月26日,“记者卧底沪上阿姨发现众多违规操作”词条登上热搜,有媒体报道,北京两家沪上阿姨门店,众多操作均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包括不检查员工健康证直接上岗、小料过期仍然继续使用、抽烟后不洗手直接做奶茶、抹布掉地上捡起来反复使用、水果未达到规定浸泡时间直接使用等。

2023年8月10日,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对外通报7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服务企业。沪上阿姨因后厨环境不卫生被给予警告、责令整改,并停止在订餐平台上的线上经营活动。

2023年8月14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查处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单位,共查处4家沪上阿姨门店,存在后厨环境不卫生、存放食品原料(预包装食材)的房间内同时煮芋头泥、食材与杂物混放、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问题。依据《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停止该企业在订餐平台的线上经营活动。

——蜜雪冰城

2024年3月3日,河南郑州的崔女士在蜜雪冰城购买的3元抹茶甜筒中吃出了钢丝!好在崔女士及时发现,没有让这危险的异物进入口中。

2023年9月,一网友发布视频称,在一家蜜雪冰城门店的饮料中喝出蜘蛛。该网友表示,当时发现饮料中有蜘蛛后,便去找店家理论,店家将饮料拿走后态度非常恶劣,不仅将自己晾在一旁,还没有任何反馈。当天,蜜雪冰城便在微博上发消息做出回应,当事门店正接受蜜雪冰城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调查,在调查完毕之前,该门店无限期停业。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3年北京食品安全大检查”结果显示,2023年蜜雪冰城在北京共有32家门店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通报量位列连锁餐饮品牌榜单“第一名”。被通报查处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未出示员工食品安全培训记录、水池混用的问题、未能按照规定佩戴手套、未按要求进行食品贮存、制冰机内使用的冰铲使用前未清洗消毒并未保持清洁等。

——茶百道

2024年3月14日,湖南经视《大调查》栏目分别报道了茶百道武汉及长沙两家门店,没卖完的食材不会倒掉,而是换一个新的有效期标签,以“合规”使用过期食材。随后,茶百道在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承认两家门店存在违反公司规定擅自更改原料赏味期标签等问题。“原料虽未过期,但已不是我们想要让大家尝到的味道。”

2021年5月,茶百道(长沙世纪金源店)在市场监管局突击检查中存在原料疑似过期现象。执法人员在检查冷柜里的材料时还发现,品名为“蛋糕”和“生炼乳”的原材料标签过期。9月30日,微博自媒体“内幕纠察局”爆料,茶百道过期原材料更换标签继续使用,宣传鲜果制作但部分产品用果浆替代,在暗访中,店员声称是为了防止工商检查。随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于10月2日至6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茶百道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问题门店36家,茶百道门店的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被约谈。

《国内奶茶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3)》显示,自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有关奶茶消费维权的舆情数据至少有3.1万余条。其中,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数据有2.4万余条,占比78.17%;有关服务问题的数据有3600多条,占比11.68%;有关宣传问题的数据有3100多条,占比10.15%。

有分析认为,加盟模式为新茶饮品牌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但这也意味着品牌高度依赖于加盟商的经营状况,若加盟商出现经营问题,将直接影响新茶饮品牌的收入。二者的强绑定关系有助于确保品牌标准和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对于建立和维护品牌形象至关重要。反之,一旦加盟商出现经营不善或违规行为,将对整个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加大监管力度,共筑“食安长城”

加盟门店越多,新茶饮品牌赚得就越多,但同时监管难度也越大。相比于直营模式,加盟模式对供应商的考验相对较大,品控问题也是核心的痛点之一。

蜜雪冰城在招股书中表示,加盟商及其员工的违约或不当行为,并且可能无法向加盟商全额收回对该等违约及不当行为所造成损害的赔偿,可能对公司的声誉、经营业绩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茶百道在招股书中也提到,开放加盟带来规模扩张优势的同时,也伴随着重大挑战,包括加盟商管理、加盟店盈利预期、供应链支持能力以及关键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管理等。沪上阿姨在招股书中坦言,食品安全会影响沪上阿姨的声誉、财务以及经营业绩,相关质量问题所引发的报道,可能会带来赔偿、行政处罚,乃至门店的暂时关停。

新茶饮行业何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据法治日报,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新商经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清杰分析了其中原因:

一、相关监管不够,奶茶行业规模较大,品牌众多,监管力度相对薄弱。一些奶茶门店和从业人员利用监管缺失而放松要求,导致奶茶制作等问题的不断出现。

二、行业标准不统一,奶茶行业缺乏标准化的服务管理体系和规范化操作流程,导致从业人员标准不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市场需求过高,奶茶行业不断发展,由于社会经济条件提升、消费观念变化,市场需求也随之上升。但是一些品牌和门店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消费者的安全和体验。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一些从业人员缺乏相应的规范培训,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偷懒等情况,对奶茶的制作及门店卫生清理不到位。

五、消费者缺乏足够的信息,由于奶茶品牌众多、奶茶品类多样,消费者难以判断每个奶茶品牌或者门店的制作流程是否规范。

为了确保奶茶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各方需要共同努力,促使行业规范化和标准化。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

对政府部门而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补充,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奶茶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标准。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奶茶店的检查和抽检,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和店铺进行处罚和整顿。加大宣传教育。一方面是加大针对奶茶品牌机构的宣传教育,提升奶茶门店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加强道德教育。另一方面是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对奶茶品牌和门店而言,一方面要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注重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确保使用新鲜、安全、高质量的原料制作奶茶产品。店家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规定,保证店内的卫生环境和操作规范。另一方面,奶茶品牌和门店要注重员工培训,包括食品安全知识、卫生操作规范等方面,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也可以设计更规范的奖惩制度提升员工工作认真度,培养员工责任心。

对消费者而言,要增强维权意识。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和门店工作人员反映,若得不到解决还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以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只有三方合力,才能共筑“食安长城”,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