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寒冬来袭
消费升级红利一去不返,中产也变得价格敏感,在买包这件事上开始拥抱实用性和性价比,轻奢正面临被消费者抛弃的尴尬处境。
当地时间5月9日,蔻驰(Coach)母公司泰佩思琦(Tapestry)集团发布最新财报,截至2024年3月30日的三个月内,集团营收同比下滑1.8%至14.82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滑25.3%至1.39亿美元。$Tapestry Inc(NYSE|TPR)$
分地区来看,集团第一大市场北美地区消费仍受通胀压制,期内销售额同比下滑3%,大中华区营收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同比下滑2%。
旗下各品牌中,占据总收入近八成的蔻驰贡献了近几个季度最慢的增速,报告期内营收同比仅微增0.14%;kate spade和思缇韦曼(Stuart Weitzman)营收分别下跌6%和18%。
财报发出后,泰佩思琦将其2024财年销售预期由67亿美元下调至66亿美元。
同为时尚轻奢巨头的Capri集团境遇更为艰难,其主力品牌迈克高仕(Michael Kors)2023财年销售额为38.8亿美元,较比三年前下滑了6.5%,与蔻驰拉开了接近10亿美元的差距。
迈克高仕对折扣渠道的依赖正逐年加重,财报显示,2020财年(截至2020年3月28日)至2023财年(截至2023年4月1日),该品牌零售奥莱店由271家增至304家,专卖店数量却在不断减少。2023年,迈克高仕位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apm、朝阳大悦城的标志性门店也被关闭。
面对市场寒意,两大头部轻奢集团最终选择抱团取暖。
2023年8月,泰佩思琦集团宣布将以85亿美元的代价收购迈克高仕母公司Capri Holdings。管理层预计,通过供应链整合降本增效,此次交易将在完成后的3年内实现超2亿美元的成本协同效应。
对于这场冒险的收购能否结束二者的竞争关系,资本市场态度有所保留。
该消息发布次日,Capri集团股价暴涨56%至约54美元,创下最大单日涨幅;泰佩思琦则大跌近16%,股价一日内蒸发了16亿美元。
究其原因,一方面,两大同质化品牌的结合还不足以扭转轻奢行业的普遍困境;另一方面,从过去几个季度的业绩表现看,新集团旗下六个品牌中,依然仅有蔻驰处于明确增长轨道。
最新消息显示,今年4月,该收购案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提起反垄断诉讼,面临不小的变数,更大的不确定性则来自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
近几年,受到全球通胀飙升及失业率上涨等因素影响,全球奢侈品消费受到严重挤压。今年一季度,LVMH集团和开云集团收入分别下跌2%和11%,爱马仕集团的营收增幅也大幅缩窄。
时尚集团之间携手合作、抱团取暖成为趋势,此前开云集团收购了华伦天奴(Valentino),OTB集团收购了鞋履品牌吉安维托罗西(Gianvito Rossi)。
“多品牌并购之所以能成为当前的主流,就是在保障规模的同时、留住品牌的小众特性。多个小型时尚品牌结合在一起,也能缓解集团整体的增长焦虑。”迪智成咨询董事长程绍珊介绍。
02.虚幻的“黄金年代”
轻奢以 “Affordable luxury”(可负担的奢侈品)的定位迎合了迅速扩大的中产群体消费需求,成为奢侈品工艺与大众消费市场融合下的产物。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欧洲等主要奢侈品消费国家和地区经济疲软,拥有3亿中产群体的中国成为一众轻奢品牌的“应许之地”。
2010年,蔻驰从经销商手中收回控制权,于上海开出中国内地第一家旗舰店。同年,汤丽柏琦(Tory Burch)落地中国香港。次年,迈克高仕也正式进入大中华区市场,5年开出100家门店。
在大logo审美盛行的年代里,蔻驰、迈克高仕等品牌一边推出印有“双C”“MK圆标”的包袋,一边以月为单位、高速推出新品。
上海购物中心协会品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杜斌告诉36氪,轻奢品牌早年间大多采取“贴着奢侈品开店”的策略,目的是在打造自身形象的同时,凸显出一定程度的“性价比”。
为了进一步扩大消费群体,蔻驰还专门设有针对奥莱渠道的产品线。对于初入职场的打工人来说,想用几百元的价格买到“轻奢”,也不是什么难事。
凭借“韩流”起势的MCM,则贡献了轻奢另一个走红的经典案例。
2014年初,MCM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次年,在蔻驰、迈克高仕等轻奢品牌利润增长为负的情况下,MCM年销售额逆势同比增长14%以上,中国市场对总营收的贡献接近三分之一。
在MCM最火的那几年里,东方神起、EXO等韩团顶流、蕾哈娜、贾斯汀·比伯、C罗等国际巨星都被拍到过背着MCM的照片。
干邑色铆钉双肩包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品牌对外宣称,只有LV和MCM才会为每个包安排一个印在铜牌上的专属序列号,MCM也确实成为了韩国免税渠道仅次于LV的热门品牌。
麦肯锡报告显示,2016年,轻奢消费占中国整体奢侈品的36%,历史增速超过重奢消费。MCM的业绩也于当年攀上历史巅峰。
MCM的下坡路来得也很迅速。由于经典产品与韩流文化绑定得过于紧密,导致MCM在创新路上困难重重,加上源源不断的盗版冲击,这款明星同款的网红包很快在国内市场过气。
据《新周刊》统计,MCM目前在中国内地拥有43家门店,较比十年前几乎没有增长。
此外,与蔻驰、迈克高仕不同,MCM目前并未收回中国代理经营权。其在中国最大的代理商赫美集团,近年一度因陷入债务危机而自顾不暇,2018年至2020年间合计亏损超40亿元,已开始向氢能方向转型。
03.轻奢的出路在哪?
如今陷入窘境的轻奢品牌们,不是没有尝过“顶流”的滋味。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轻奢从未真正有过消费的黄金时代,有的只是“投资的黄金时代”。
“2014年前后,轻奢品牌看中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开始通过不断增加销售点、销售面积换取业绩增长。”No Agency时尚行业独立分析唐小唐说,“这一阶段,很多商业地产方也在推动轻奢落地开店,最终导致行业扩张的速度过快。”
不同于营销稀缺性的重奢行业,轻奢品牌面向大众市场,以扩大销售规模为己任,往往难以抵御快速扩张带来的诱人回报。过高的门店运营成本、品牌库存一度成为困扰行业的难题,泛滥的蔻驰开始被人揶揄成“买菜包”。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认识到,轻奢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消费需求。
工作第三年,北京白领周柠从海淘渠道精挑细选了一个四千块的小众轻奢包,但自己“只新鲜了不过7、8个月”,就开始寻找更贵的目标。
在她看来,轻奢不会满足、而只会进一步放大人的消费欲望,“一旦有了更贵的、别人能看得出来品牌的包之后,就再也不想背没人认识的轻奢了。”
“一般来说,重奢应该以经营品牌为重心,轻奢以经营用户群为重心,大众消费则以供应链为重心。”程绍珊的观点是,经济周期处于下行阶段时,轻奢品牌应牺牲一定的规模,维持调性、增强品牌粉丝忠诚度。
36氪小范围调研得出的数据显示,更多消费者在抛弃传统轻奢品牌后,正将购买目标转向小众设计师或平价生活方式品牌——要么寻找更能标榜品味的标签,要么干脆背帆布包打造“松弛感”人设。
调研还显示,在选购手袋时,“外形设计” 是被最多消费者看重的因素,占比达到67%。此外,近六成受访者更看重“容量及耐用度”,随后才是“性价比”“所属品牌”。
在轻奢的困局中,法国品牌珑骧(Longchamp)成为了一个例外。除了价格较低、实用性较强,该品牌的走红还与其定制化业务,及改造流行有关。
英国奢侈品电商Treadspy榜单显示,得益于经典产品“饺子包”的翻红,2023年珑骧全球搜索量增幅高达40%,成为需求增速最快的品牌。品牌CEO 2023年在接受《腾讯时尚》专访时提到,中国已成为珑骧最大的海外市场,该品牌预计到2026年在中国开出60家线下门店。
从珑骧的案例看,比起大众流行款式,千禧一代消费者明显更青睐那些能够带来情感或价值认同的品牌。社交媒体时代的“流量密码”已经改变,轻奢品牌翻红的方式,也比以往多了几分偶然。
目前供职于蔻驰供应链管理部门的林炎告诉36氪,蔻驰近几年一直在强调缩短开发周期,加快新品上市速度。品牌设计风格已越来越多地向千禧一代的审美靠拢,大logo、老花式的经典产品占比在减少。
在林炎看来,以年轻职场女性为代表的主流消费需求一直稳定存在。只不过,比起传统轻奢品牌把持市场的年代,消费者的确有了更多选择。
轻奢的核心消费人群,依然是流动性强、抗风险能力弱的中产群体。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大的宏观背景下,轻奢能否逃离“中间陷落”的命运,仍旧是一个未知数。
(文中周柠为化名)
作者 | 刘艺晨
编辑 | 潘心怡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