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改的核心,就是解决绿电不稳定性对电网的安全冲击,最底层逻辑是维护国Jia安全之一。

电力系统当前的挑战是绿电装机提升带来的消纳问题。我国绿电发电量占比过去10年从3.3%升至15.5%,波动性过大导致电力系统稳定性受到挑战。

西南水电、东部沿海海上风电、北方火电、西部光伏新能源,都是中国能源安全重要的潜力支撑,需要大力开发,同时配置输电通道,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配置。

新能源不能保证稳定产出电能。电改,就是要用稳定的火电水电来调峰。

真正好的电力公司,不单纯是水电或火电,最好是风光水储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力能源公司。

电改背景与现状:电改不是一个新概念,电改从05年开始,这些年实质取得了不小进展。 

1.市场主体。目前,所有煤电企业已参与市场交易,新能源逐步市场化,除居民、农业和保障性用户外,其他用电主体均参与市场交易。 

2.交易电价。电价市场化取得显著进展,所有电压等级的输配电价已核定,煤电和工商用户的上网电价及销售电价均通过中长期协议确定。 

3.交易品种。中长期交易频繁,占比超过90%;现货市场发展较慢,占比约5%-6%;辅助服务市场全覆盖;绿电和绿证交易正在规模化发展,占比不足10%。 

深化电改的紧迫性、迫切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1.电力保障性供应。进入“十四五”期间,电力供求关系出现意料之外的变化,部分地区由送电大省转为缺电大省。现货市场发展缓慢,成本传导机制未通过市场化改革建立。

2.新能源消纳问题。去年装机量超过消纳能力,体制机制、成本疏导、商业模式不清晰,影响新业态如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的发展 

3.电网改造的问题。中国电网面临两端薄弱问题,特高压电网建设滞后,主网省间互联不足,配网尤其中低压配网薄弱,影响户用光伏等的接入。 

电改未来方向,与可预见性内容:

1.市场主体拓展。煤电全面入市,新能源、水电、核电等其他交易品种将逐步加入市场化交易体系,新型市场主体如储能、区域电厂、微电网将全面参与。 

2.电价市场化。容量电价范围扩大,煤炭、煤电中长期价格可能变化,居民电价可能调整三档阶梯电价,分时电价预计调整,下一轮输配电价可能创新高。 

3.交易品种拓宽。中长期交易市场化推进,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发展,电力容量市场预计2030年建立完善,绿电和绿证交易需求迫切,交易中心正在开展相关教育。

 电改的进度,其实已经明晰、开会的意义,是加速推进,电改有三个步骤:

1.首先,要反映每个电源的所有价值。如环境价值、调节价值、基荷价值、煤炭成本,也是电价改革加速的原因。 

2.其次,是市场化交易引入大比例的绿电,若电价机制不完备,很容易导致价格极端。 

3.各类电源的价值均应得到反映,例如“绿电电价+调节成本”挂钩”火电电价+环境成本”。

除了水电,火电作为在运规模大、覆盖效果好、调节能力强的基荷电源,是全社会消纳成本的左侧。未来将通过容量、电量和辅助服务,未来ROE中枢将维持在10%。

电改的节奏可归纳为:2023看容量电价,2024看辅助服务+分时电价+煤电联动,2025看环境溢价及现货等市场化交易,脉络非常清晰。

电力系统要扩大蛋糕,一方面,通过“时间的煤硅”,带来短期发电成本下降的契机。另一方面,长期则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销售价格传导,通过容量、辅助服务等机制重分配,电力系统将重回稳定性。

相关公司参考(综合ROE、股息率、成长性等)

火电:浙能+华润+国电+皖能+申能+华电+华能;

水电:长电+华能+国投+川投;

核电:中核、广核;

绿电:龙源+中国电力+福能+吉电。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