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车展时期,不少人感慨:在中国车展上,从没有见过这么多外国人。

立足于强大的供应链,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中心。中国智驾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中国每造出 10 辆车,有近两辆车被运往海外。

中汽协报告显示,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 132.4 万辆,同比上升 33.2%,增速超过内销,实现开门红。

中国智驾产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国际化布局。

欧洲成为智驾出海的主战场之一,而拿下 BBA 所在的德国市场,成为占领出海高地一个标志动作。

针对欧盟的智驾准入门槛,数据合规等高标准要求,在小鹏、蔚来等主机厂之外,扎根欧洲的 Tier 1 成为帮助中国智驾产品出海的主力军。

凭借着德国子公司支持,知行汽车科技帮助国内一家头部车企的车型出口到欧盟,成为国内首家采用无图方案且符合欧盟新 GSR 法规的智驾供应商。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然而,在欧洲市场完成智驾出海的战略宏图,取决于是否深入了解欧洲交通场景和用户需求。

打造立足本土化算法的智驾产品,做好本地化的「一站式」贴身服务,首批跨国 Tier 1 探路先锋的经验,弥足珍贵。

01、智驾出海欧洲,谁能拿下准入门槛?

2023 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大国,年出口量达 522 万辆。

知行汽车科技 CEO 宋阳表示,随着汽车出口在销量中的占比逐年攀升,为配合车厂提供本土化服务,出海已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

中国智驾出海掘金已经进入风口期。

基于成熟度、法规支持、技术合作与交流、市场需求以及品牌影响力等因素,欧洲市场共同构成了中国智驾企业出海的突破口,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站。

智驾出海欧洲,首当其冲的是本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准入门槛是什么?

欧洲市场对中国车企在智驾上的准入法规要求是怎样的?

在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和隐私保护方面,数据安全监管有哪些具体要求?

「欧洲法规对 ADAS 功能的要求严格,态度保守,与国内有不小的差异。」知行汽车科技德国分公司总经理陈之虎表示,「例如 EU 2021/1958 对 ISA 功能要求一定里程的公共道路实测、R79 法规要求 L2 不允许自动变道等,相比于国内来说都更为严格。」

在功能开发和认证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海外法规与中国的区别,才能确保能够满足当地的政策。

真正做到智驾在欧洲本土的落地,一是满足针对智驾方面的法规标准(如 GSR 和 E-NCAP),二是达到在数据安全、驾驶员监测系统、环保等方面的基本规范

欧洲国家关于智驾的准入法规要求是全世界最为全面的,基本包含在新 GSR 法规,即 2019 年颁布的 Regulation(EU)2019/2144 号条例。

自 2024 年 7 月起,所有在欧盟注册上牌的车辆都必须符合新的 GSR(通用安全法规)标准,新增了多项安全技术要求举措,目的是确保车辆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新标准强制车辆配备,如智能限速(ISA)、紧急制动系统(AEB)和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盲区监测(BSIS、倒车监测、MOIS)等 4 大类高级安全功能。

除了具备强制力的 GSR 外,E-NCAP(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标准虽无强制也具有一定权威性,对乘用车的 AEB、FCW、LDW、LKA、ELK、BSD、ISA 等功能提出的明确要求(最新版本即 2023 年版本)。

整体来看,目前欧洲对智能驾驶的强制要求,这些准入标准集中在主动安全功能。

数据安全合规,是智驾出海绕不开的一大关隘。

欧洲对数据的保护极为严格,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的限制,导致智能驾驶所需要的数据闭环实现难度很大。

陈之虎指出,「一方面,需要采集与处理的数据量特别大,这就要求方案商有可靠、快速的数据闭环体系;另一方面,大量的数据回传可能并不符合 GDPR 的要求,超出法规允许的范围时,就容易陷入巨大的风险。」

关于数据,其中最主要一项法规是欧盟智能速度辅助系统(IntelligentSpeed Assistance,ISA),法规编号(EU)2021/1958,要求车辆需要在 400km 以上的欧洲公共道路进行实测。

这涉及从智驾产品开发到最终检测落地的一套完整环节,也是目前最受国内智驾厂商关注,也是最具本地化特色的一项要求。

首先,要识别欧洲的限速标志,并能适应欧洲的道路环境,需要一开始就对训练算法进行本土化开发。

其次,数据采集需要符合资质,合乎 GDPR 要求的数据安全规范。

最后,部分功能的测试必须在欧洲完成,进行现场实测。

面对海外当地的道路测试以及数据闭环提出的挑战,车企加速智驾出海,Tier1 正在充当「催化剂」。

所谓催化剂,对出海的中国车企来说,就是需要在海外市场找到熟悉当地法律法规、能够满足产品准入要求,并能提供本地化服务的 Tier1。

知行汽车科技对欧洲的智驾相关法规,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今年 2 月,知行汽车科技助力中国某头部车企首次成功通过了欧盟 GSR(General Safety Regulation)法规认证。

从准入法规认证支持到打造数据闭环,率先登陆欧洲的 Tier1 正在帮助越来越多主机厂拿下首张门票,推动智驾出海欧洲市场。

02、智驾出海,如何跑出「加速度」?

在欧洲汽车头部市场中,德国、英国和法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均超过 20%,分别为 20.5%、21.9% 和 21.2%,但仍然远低于中国。与此同时,智能驾驶在量产车上的搭载率也落后于中国。

国内企业们在复杂的城市场景中逐步验证了高阶智驾能力,对于国内更多车企和智驾供应商而言,内卷的技术需要「外溢」。

不过,这个过程并非是对国内产品的简单「平移」。智驾在欧洲的渗透率低,对于国内主机厂出海来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中国主机厂和 Tier 1 优势在于,具有降维打击的能力。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德国老牌车企大众「东来取经」,使用小鹏的核心智能 EEA 技术。

另一方面,要实现本地化存在诸多困难,有不同的道路安全标准、驾驶习惯。不仅如此,出海玩家还要直面欧洲传统 Tier 1 巨头在欧洲市场本土的寡头垄断的格局。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向汽车之心表示,尽管欧美等海外市场在智能驾驶领域起步较早,但在新一轮竞争中并没有展现明显的先发优势。而中国智驾技术的应用相对激进,且在成本、迭代创新、快速应用等方面具有优势。

因欧洲用户对 ADAS 持普遍保守,欧洲用户与中国用户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可能更在意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而不会过分关注某项功能是否达到先进水平。

在多因素作用下,中国智驾供应链成为全球领先力量。第一批踏上出海征程的智驾玩家已经出发了。

主机厂,如自研智驾的小鹏、蔚来、智己等。

不久前,小鹏宣布在德国完成了高速 NGP 的路测,计划两年内推动 XNGP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全球范围的研发。

相对于在国内智驾市场的拥挤,城市 NOA 落地的浪潮汹涌,主机厂商智驾产品直接出海的仍在少数。而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通过与 Tier 1 的合作,成为目前智驾出海的主流形式。

知行汽车科技、元戎启行、亮道智能等企业,在智驾出海积极「打辅助」,推动了一批中国汽车产品走出国门。

知行汽车科技基于 Mobileye EyeQ 芯片的 iFC 系列前视一体机和知行汽车科技自研的 iDC 系列域控制器,为国内外主机厂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1)iFC 平台系列

基于德国子公司的支持,知行汽车科技的 iFC 平台已经成功帮助国内一家头部车企的车型出口到欧盟。这意味着,知行汽车科技成为国内首家采用无图方案且符合欧盟新 GSR 法规的智驾供应商。

此前,知行汽车科技宣布获得国内某新能源头部车企两款车型定点,将为该客户旗下两款车型提供包括智能前视一体机 iFC 2.0 为核心的软硬件一体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2)iDC 平台系列

iDC 是知行汽车科技分别基于 TI、Renesas 等高性价比芯片打造的平台化方案,已经在奇瑞的国际版车型(奇瑞星途揽月、星途凌云、星途瑶光海外版)上搭载,实现了智驾的量产出海。

今年 5 月初,知行汽车科技又收到奇瑞出具的《定点开发通知书》,正式成为奇瑞旗下的纯电车型系列欧萌达品牌的智驾方案供应商,将采用了 Ti TDA4 芯片的域控制器 iDC 100(原名称 iDC Mid)。

奇瑞已经连续 21 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2023 年,奇瑞的车辆销往了全球 80 多个国家,在海外卖出了 93.71 万辆汽车,同比大增 101.1%。值得注意的是,奇瑞出口的销量已经占据总销量的一半(49.82%),这在国内车企中实属罕见。

对奇瑞智驾版块出海来说,知行汽车科技的助力或将「如虎添翼」。

整体来看,国内智驾出海仍处于初级阶段,落地高阶智驾方案的玩家少之又少。

在研发流程方面,国内智驾研发过程都会考虑一些欧盟对安全性的一般性要求,比如功能安全 ISO 26262、汽车网络安全 ISO 21434、ASPICE 等多项认证。

但是,真正具有挑战性的是智驾算法的本土化开发。

出海进度缓慢一项主要原因是智驾方案开发的本地化,需要具有成熟经验的方案开发团队才能完成。

「欧洲的不同地区,例如北欧和南欧的用户,会有不同的驾驶习惯,那么我们就必须分别针对北欧和南欧,开发不同参数的 ADAS 方案。为了适应欧洲的道路环境,我们需要做大量额外的算法开发和优化工作。」陈之虎表示。

「一招鲜,吃遍天」的原则,在欧洲市场并不存在。

知行汽车科技深度支持国内车企在欧洲实现本土化研发,涵盖全栈技术(算法、软件及硬件),以及适应欧洲市场的地图定位、导航系统与数据闭环等。

在算法方面,能够打造适应不同国家特定的交通场景的本土化智驾算法,包括感知和决策控制算法,控制车辆按欧洲的道路和驾驶习惯行驶。

只有拿出能够获得国际市场认可的技术和产品,才是出海的关键。

03、把公司开到海外,Tier 1 正在「卷」入当地产业链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排在第一。

2023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465.3 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949.5 万辆,占全球销量的 64.8%;美国和欧洲市场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 294.8 万辆和 146.8 万辆。

从增速上来说,欧洲却是最快的。

2023 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同比同比增长 48.0%,超过了中国(35.4%)和美国(18.3%)。

德国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出海欧洲的重要一站。蔚来秦力洪在媒体采访时曾提及,「你要在欧洲做高端车,德国是绕不过去的市场」,理由是「不管是绝对量还是份额,整个汽车工业包括销售服务的完整的产业链也比较完善」。

进入坐拥 BBA(奔驰、宝马、奥迪)德国,等于攻入欧洲汽车市场大本营。

承担着服务角色的 Tier 1,只在国内遥控恐怕鞭长莫及,卷入海外产业链是必然选择。

2023 年 10 月,在国内总部的基础上,知行汽车科技成立了位于德国康斯坦茨的德国子公司,定位为在欧洲的工程技术中心。

毫无疑问,此举帮助知行汽车科技更有效地深耕欧洲等海外市场,实现智驾出海的本土化方案,提升了中国智驾产品在欧洲的竞争力。

帮助中国智驾出海,最能体现 Tier 1 在海外子公司优势的是欧洲的道路测试一项。

海外子公司具有地理位置的优势,更快融入当地产业链,通过提供贴身服务,能够直接到欧洲当地进行,确保智驾产品能够适应当地的交通环境和道路条件。

构建了初步的数据采集和闭环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智驾产品走向量产的核心能力。

在研发体系的数据闭环上,知行汽车科技能够提供与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有关的服务,确保车辆数据的完整闭环。

为了满足欧洲严格的数据保护要求,知行汽车科技专门成立了一支德国本土的 AI 团队,构建数据闭环平台。为了符合欧洲数据隐私方面的要求,在德国进行数据筛选工作,数据经过降维处理后传回国内,大大减少回传的数据量,既符合了数据合规性,又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与同类企业相比,知行汽车科技强调其更强的本地化服务能力。

实际上,为了帮助车企出海,知行汽车科技还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据宋阳介绍,「为了支持汽车出海,我们在数据采集、合规交付、物流如何清关、在欧盟如何上牌、车辆的改装、维护方面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

回过头来看,知行汽车科技之所以能在海外市场抢占先机,核心在于不惜代价的投入,前瞻性海外布局策略以及对欧洲市场的深入了解。

跨国 Tier 1 企业打造出一站式服务,发挥了中国主机厂在海外据点的价值,是中国汽车产业大规模走向全球的「探路者」。

$知行汽车科技(HK|01274)$$智能驾驶ETF(SH516520)$$智能汽车LOF(SZ16103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