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短期走的比较被动,市场里目前最主流的原因是,上游涨价,挤压下游利润,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盈利预期,打压了投资者的情绪。但在我看来,这反倒是经济复苏的必经之路,更是炒作的逻辑基础。听我细细道来。

一, 投资逻辑

最近这段时间,总体的来看,炒作主要集中在上游资源、公用事业,核心逻辑是涨价。炒作价格上涨,绝对不是简单的炒通胀,背后的大背景再是最值得琢磨的。

黄老在5月8日的讲话中谈到,中国出口产品从2010年劳动密集型占比超过70%,变化为2023年高附加值产品超过90%;而现实中,智能电车、锂电池、光伏太阳等新三样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也在技术上取得了之于海外同行的代际优势,并成为出口的新主力。

但是,出口内卷导致出口品价格低的要命,最典型的就是光伏板,出口价格已经便宜到外国人把他们当做别墅的围栏使用。企业赚不到钱,自然从业人员也没有钱。工业是财富之母,工业不赚钱,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也赚不到钱。大家都赚不到钱,生活水平自然无法提升。

既然,内卷无法避免,那只能提高基础商品和公共服务价格,这些东西一涨,民众生活成本增加,那你企业自然就要跟着涨工资。工业是财富之母,工业从业者收入普涨,自然就可以溢出到服务业和农业,这样大家收入就都涨了。

如果是低附加值产品,这条路走不通,因为你一涨价,立马人家来替代。但是高附加值产品,别家没得替代。就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板子就算涨价20%,欧美同行照样比不过。这也就是本轮炒涨价的底层逻辑。


二, 热点板块

有色金属板块

今天热门的板块里,有色金属是大头,基石是铜。铜是宏观之王,因为它是各大工业产业的“工业筋骨”。根据SMM数据,去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为1522万吨,中国的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和汽车也都极其需要铜。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用铜量更是传统汽车用铜量的3-4倍,一辆纯电动车用铜量约60kg,一辆插混汽车用铜量约83kg。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占比提升不可阻挡。

相比之下,全球铜矿的产能早就见顶。从2013年开始,全球铜矿产能达到顶部,2015年后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有机构测算,2024-2026年全球精炼铜的供需缺口,分别为0.7万吨、10.3万吨、19.6万吨。

缺口是明摆着的,铜价已经涨到了过去几年的最高位置。与铜相关的有色股,想不飞都难。由于大量由铝代铜,所以与铝相关的股票,一样也表现的好。

但是上游的股票,普通人现在去做,未必会有好的结果,很容易一买就套,身边已经有朋友因为猜错节拍,买有色股都套牢。

实际上,由于上游板块,无论是资源还是能源,其机构的炒作逻辑是一样的。所以炒作节奏上也可以借鉴。

现在机构的积极参与,只限于局部。而对于个人,就是眼前好才是真的好。这个好,看的不是眼下也业绩,而是业绩复苏大环境下,机构愿意积极参与。这可以参考之前的核电板块。去年国家队核电投入加大,直接导致核电板块的相关股票,表现的就是非常强劲。这种强劲,很多时候并不是表现在股价上,而是即便遇到下跌,机构行为也非常积极。

对于「机构行为」积极的表现,我一般不看该股涨跌,也不看资金流进流出,因为那些都比较无序,今天上涨未必明天继续涨,今天资金流入,可能明天直接就流出了。所以我是直接量化「机构行为」。大级别上可以看到长时间的「机构行为」活跃。而小级别上,可以看到机构强力的回吐行为,说明细节上,机构在通过波动,尽力制造差价,降低成本。通常,这两种行为特征都具备了,就说明这里面的机构是很明显锐意进取的。

就比如久立特材,我们看下图,周级别上代表「机构行为」积极参与的橙色柱状就是持续不断。

同时,在日别上,只要一回落,不用几天时间,就能出现蓝色与红色并存的柱状,其中蓝色代表「空头回补」,而红色代表「做多主导」,即股价在短期下跌后,大量的空头开始回补,同时还伴随积极的做多行为。这就是「强力回补」的特征。


以上这只股票,此前一直就是长期有机构积极参与,并且一下跌就愿意强力回补,所以,虽然不显山露水,但总体表现超过95%的股票。


三,潜力板块

钴板块

最近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又开始炒了,铜、铝炒了之后,铅、锌因为涨价,也涨起来了。然后金属锑也涨价了,相关的华钰矿业涨的那个猛。在这么下去,搞钴的、搞钨的上市公司也会有机会。

军工板块

军工板块的表现是阵发性的,但是它也从来不缺席,很多时候,我找半天也没找到有什么利好,可就是能够抽冷子做一波,军工这么多年下来一直这样,很少有持续性的行情,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换来换取,它这个地方总是有人放枪。


本篇就写那么多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