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鸿集团控股(HK|03321)$  

目前插混市场展现出比纯电市场更大的市场机会。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纯电动车型销量为182.4万辆,同比增长12.8%;插混车型销量为111.5万辆,同比增长84.5%,增速远超纯电动车。

为此,自主品牌纷纷推出当家插混技术,比如比亚迪DM-i、吉利雷神、长城Hi4-T、上汽荣威DMH、长安启源“可插混可增程”数智AI电驱2.0等。

5月28日晚,比亚迪再次拿出插混技术“杀手锏”——第五代DM技术。据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介绍,第五代DM技术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6.06%、亏电油耗百公里2.9L、综合续航里程达到2100公里。作为对比,丰田和本田混动系统的专用发动机热效率均约为41%。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开创油耗2时代,重新定义插混技术新标杆,将进一步冲击燃油车市场。”王传福表示。

同时,搭载这一最新技术的两款新车秦L DM-i和海豹06 DM-i也宣告上市,二者售价区间均为9.98万元-13.98万元,且配置大体相同,分为两款80KM版本以及三款120KM版本。官方数据显示,通过实测,两款新车百公里油耗均小于2.5L,综合续航里程均超过2300公里。

事实上,秦L DM-i和海豹06 DM-i的上市均是为了填补比亚迪轿车矩阵的空白,前者介于秦PLUS和汉之间,后者介于驱逐舰05和海豹DM-i之间,两款新车也将与曾经的合资王者如雅阁、凯美瑞、天籁、帕萨特等展开激烈交锋。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面对合资燃油轿车竞争,比亚迪插混轿车的产品优势主要在于性价比和更低油耗戳中消费者痛点。今年DM5.0插混带动的新一轮产品周期促进下,公司新车放量有望带来新一轮估值中枢上移。

值得一提的是,发布会上,王传福回顾了比亚迪插混技术的发展历程。2008年12月搭载第一代DM技术的F3DM量产,采用双电机串并联架构;2013年和2018年第二代和第三代DM技术分别推出;2021年比亚迪研发出第四代混动技术DM-i,搭载秦PLUS、宋PLUS和唐等车型。

但插混之路并非坦途。王传福回忆道,本以为插混技术可以在2018年迎来高光时刻,然而事实却是相反的,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插混技术路线甚至到了“生死存亡”之际,甚至比亚迪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分歧。“但是我心中就是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如果比亚迪放弃了,那么中国的插混技术可能就没有明天了。”

目前比亚迪插混技术已发展至第五代,百公里油耗从10.7L逐步递减到5.9L、4.3L、3.8L,直到最新的2.9L,其插混车型也从2020年的4.8万辆增长至2023年的143万辆。今年1~4月,比亚迪插混车型销售50.19万辆,同比增长29.22%。

在“绿牌”和没有里程焦虑的双重因素加持下,我国插混市场不断扩容。发布会上,王传福也坦言“插混不再是‘无人之境’,长安、上汽、广汽、奇瑞、吉利、长城等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插混产品。”

有业内人士认为,到2025年,纯电和插混将出现1:1的局面,插混汽车的春天已经到来。

“插混技术在中国有强烈的用户需求推动。”在天津大学教授、“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评委副主任姚春德看来,美国市场习惯大排量发动机,没有研发动力;日本市场认准发展HEV和氢能;欧洲市场由于国家小、城市街道狭窄,用户对续航和补能的痛点不突出,缺少对插混产品的刚需;而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为车企发展插混技术提供了天然的“沃土”。

除了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综合续航里程超过2000公里外,近日东风风神和吉利汽车均宣布了新一代插混技术的相关信息,插混市场续航里程“卷”至2000公里。

5月24日,东风风神L7上市,是东风马赫电混PHREV技术的首搭车型,在无补能综合续航极限挑战中,实测综合续航最高达2054公里;此外,吉利汽车宣布雷神电混平台将推出新一代电混系统,满油满电最高续航突破2000公里。

除了自主品牌外,跨国车企巨头近日也有布局插混车型的消息传出。

随着市场对于纯电动车型的需求放缓,大众汽车品牌或将生产、销售更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大众集团方面称“始终坚持电动化战略,但要灵活地推进动力系统布局”;同时丰田合资公司将采用比亚迪的插混技术并推出新车型的传言甚嚣尘上,但丰田中国对此回应,目前没有确定性的官方消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