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一场汇聚全球精品矿物的“石城”盛宴——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矿物宝石化石博览会启动仪式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数百名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矿商、收藏家等齐聚现场,再度与全球爱好者们开启“矿”世之旅!

本届矿博会由中国观赏石协会、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江苏有线共同主办,中国观赏石协会矿物晶体专业委员会、江苏矿物文化交流中心、江苏江文展示展览有限公司承办,进一步汇聚了全世界的目光,在金陵大地上绽放绚烂的“矿博”之花。


原地质矿产部部长 宋瑞祥

江苏省政协原主席 张连珍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收藏家、英特尔高级研究员 基恩·迈伦

开启南京地质故事

续写金陵石城篇章

一方石头拓展一个产业,一方石头传承一种文化。在这里,被誉为“无言之诗,立体之画”的观赏石,诉说着意韵深远的中华文化和哲学意义;被赞为“上帝用尺子精心设计出来”的矿物晶体,展示着洋洋大观的西方科学与自然艺术。

南京矿博会既是自然、生态之美的完美呈现,也是江苏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生动缩影。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寿嘉华发表了致辞,首先回顾了首届矿博会在南京举办的盛况,肯定了南京矿博会以“自然资源”为根基、以“科学精神”为指引、以“全民科普”为使命、以“开放互信”为愿景并推动科学素质建设更好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矿博智慧”。展望第二届南京矿博会,她表示:“今年的矿博会,比之上年,更上层楼,主办单位增加了、展陈面积扩大了、展品档次提升了、国际化程度更高了、国外展商更多了、活动内容更丰富了、科普研学更精彩了,我们实现了一年上一个台阶的跨越,这是我们以‘新质生产力’为内在驱动,以创新发展为主要突破取得的进步。”


以高校为主体的无数年轻学生、学者,也纷纷加入矿物爱好者或研究者的队伍。持续提升矿物文化鉴赏品位,弘扬地学文化内涵,为推动矿物、宝石、化石领域科普事业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南京大学副校长陆现彩在致辞中表示,在本次矿博会上,南京大学积极协同开展地学科普教育,以志愿服务、科普活动、科普讲座的形式,增进博览会的科学性,提升矿晶文化的鉴赏品位,弘扬地学文化的内涵,推动矿物、宝石、化石领域科普事业的持续发展。“本次博览会是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我们也将充分展示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就和特色,同时也期待与各位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地球科学与工程事业的发展。”

在南京矿博会期间,江苏有线以高站位、宽视野实施矿博会宣传策略,将矿物文化的精神内核传递至社会各界,为传播矿物宝石化石背后的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弘扬地学科学文化内涵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江苏有线党委书记、董事长庄传伟在致辞中表示,江苏有线作为连续15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连续三年登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省属国有文化企业,近年来致力于以内容为桨,把握文化浪潮和年轻浪潮,凸显内容产品品质感、科技感、时尚感、文化感、国际感等五感融合;把握科技创新和文化复兴机遇,实现内容体系建设科创、文创、艺创、融创等四创融合,激活文化+科技+X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搭建文化+产业价值网链,致力把南京矿博会打造成适合国际传播的文化贸易产品、文化交流项目,在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培塑石头城新标识,扎实推进江苏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讲好江苏故事、中国故事。

历经74年,《中国国家地理》是中国最具成长性的科学传媒。中国国家地理·自然教育总经理宋静茹在致辞中表示,人在是社会的人之前,首先是自然的人。人对自然的热爱是天性,追求自然之美也是与生俱来的。中国国家地理工作的宗旨,恰恰就是带领大家推开自然之门,在天地万物中去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和体验美。这些矿物在自然界所经历的复杂、漫长、苛刻的生长条件,是我们人类无法模拟也不可再造的,所以每一块矿晶都是奇特的,有着独一无二的美感。本届矿博会主题“只此青绿”源自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青绿是矿物之美、自然之美、也是我们的家园之美。

人类发现和运用矿物的历史如长河般连绵曲折,无论是在科学道路、文化进程还是艺术发展中,矿物自始至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和永恒绚烂的魅力,是谓积厚流光。在活动现场,中国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原文化部赵少华副部长宣布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矿物宝石化石博览会正式启动,再度为南京地质故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续写金陵“石头记”的新篇章!


解锁“馆藏级”青绿矿物

吸聚境外行业专家 带来国际化视野


千里江山,只此青绿。本届矿博会以“青绿矿物”为主题,展出“馆藏级”祖母绿、碧玺、孔雀石等珍贵青绿矿物,其中不仅有云蒸霞蔚、一凝芳华的“佩德内拉之王”,产自湖北、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重的绿松石(373公斤),还有目前已知装架最大的恐龙化石标本、罕见的“天外来客”陨石等亮点展品。

以石为桥,连通世界。除境内展商外,本届矿博会还吸引了来自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俄罗斯、印度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嘉宾等200余人参加。据悉,大会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其中特装展位50个,国际标准展位412个,国内外精品展品达数十万件,身临展会如同奔赴一座世界级自然博物馆,矿宝化石触手可及。

“为一个馆,赴一座城。”在启动仪式当日,2024国际博物馆文化交流大会同时召开,其秉承“改革、创新、开放、共享”宗旨,以“践行跨界融合 推动文化互鉴”为主题思想,搭建国内外交流平台,持续推进博物馆跨界融合,弘扬人类文明和科学精神,治理探索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新思路。

6月1日14:00-17:00,第二届南京矿博会矿物宝石化石竞买会将于C馆舞台区举行。这是一场汇聚了全球矿物晶体、宝石、化石及其衍生产品的盛会。在当前全球经济压力与艺术收藏市场波动的大背景下,这场竞买会将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各位收藏家、爱好者及业界人士搭建一个交流与交易的平台。竞买会还设置了独特的“0元起拍”环节,降低参与门槛,鼓励全民参与,体验竞买乐趣。


免费开放 特展亮相

打卡“永不落幕的矿博会”


免费,是本届展会的一大特色。观众只要扫码填报相关信息,就能免费领取入场门票,赴一场“矿石之旅”。大会期间,近2000平方米的“科普活动区”现场开设了“寻找雨花石”“开启水晶球”“敲化石”“淘沙淘宝”等科普活动,旨在为亲子家庭提供展览、教学、继承传统技艺的机会,提高全民科普素养。此外,矿博会同时安排了新矿物发现研讨会与国际专业检测设备特展、天演博物馆等多项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在特展区,众多展览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为参展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品盛宴”。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大会期间举办“中国国家地理特展”,特展搭建将中国国家地理的标志性“红框”元素与图书、文创等的内容产品相结合,营造出彰显“中国国家地理”品牌特色的展示平台。

其中,《本色中国》为中宣部立项出品、第一部展示国家形象的VR宣传片,体验者可通过HTC VIVE高端VR眼镜感受瞬间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游览中国美丽山河的体验;《喜马拉雅——山水人文的影像探寻》是一部展示青藏高原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全貌的典藏级巨著;博物文创以“博取天地灵犀,遍收自然好物”为创作宗旨,推崇积极向上、科学求知的生活方式,已推出有“圆宝”系列等富有内涵的创意产品,广受欢迎。

江苏有线在矿博会期间设立了“广电业务焕新展”,将广电业务与矿博会“寻宝”活动积极嫁接,展厅内设置多彩壮观的“寻宝矿山”和呈现用户卡通影像的全息3D人像复刻机,供观众在现场互动拍照打卡。江苏有线通过将“好看、好用、好玩”的广电品牌理念传递给参展观众,让矿物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展位上,本届大会指定用水——水云赋·天然硒锶软泉水作为“新国货优选”亮相,传递健康高品质用水理念。

5月26日起,第二届南京矿博会的裸眼3D宣传海报登陆“中华第一商圈”——南京新街口。

在2024第二届南京矿博会启幕之际,江苏有线在电视大屏和“视界观”客户端小屏正式上线了“云上宝藏”南京矿博会专区,旨在打造“永不落幕的矿博会”。同时,江苏有线牵头发起2024“矿视奇才@石城”全球使者传播计划,联合多家国内外平台,以地质科普与文旅融合为引领,抓好地质资源禀赋,讲好地质文化故事,通过对南京“石头城”标识进行“集聚化+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的精准布局,用产品说故事、用传播聚流量、用创意促交易,让宝贵的地质资源走出“深闺”、走进大众、走向世界,进一步延伸南京“石头城”的内涵和品牌。

岁月不语,惟石能言。在首届矿博会圆满举办的基础上,第二届大会将以“携矿势、共巅峰”的“矿博”声音响彻四海。它既是一场探索石头奥秘的盛会,又为世界搭建出了一个高层次、专业化、多元化的国际性矿物贸易与文化交流平台,在让广大人民认识矿宝化陨、体会地学魅力的同时,也将在社会各界掀起浩浩荡荡的“矿博”浪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