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仗剑迎风口: 第一步:点击下方的【仗剑迎风口】 第二步: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第三步:设为星标,不错过牛股! (文末还有留言功能,欢迎友好交流)

公众号的20cm买入法被人举报删除了,我把截图发到群里,所有买过的朋友请收藏! 今天是《投资随想》系列的第十篇。假如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那我就一辈子不去那里。 都知道投资股票的本质就是投资公司,在有好公司的前提下,等待好的价格买人,直到公司开始衰落,或价格严重透支未来,或找到了更高性价比的公司。 那到底什么公司才是好公司? 股票的本质是公司,公司的本质是人才与资源的组合。一批精英人群把各种资源以某种形式组织起来,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以获取利润。 所以,从本质上去衡量一个好的公司,就会变得很清楚。我们把关键点提取出来。 精英人群:考察这个公司的管理层,核心员工,研发团队。 各种资源:这个公司拥有什么样的资源。有资本还是很有技术?有销售网络还是有垄断关系? 某种形式:这个公司的生意模式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种模式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优势?它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何竞争力? 消费人群:这个公司的市场在哪里?它的消费人群覆盖面有多广?是否足以支撑未来持久的发展?行业空间是否足够大? 人才、资源、模式和消费者四个方面综合而成,就决定了公司的最终利润。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有些领导很会演讲,经常接受新闻采访,理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分析自己的企业前景也是头头是道,但这些都是主观的考察因素,最终还是要看利润,也就是是否有业绩支撑。话讲得再好听,不如真金白银的利润。 这里说着说着又回到价值与成长之争论,即投资一个已经成功的公司还是投资一个可能成功的公司的争论。我的结论是,投资一家已经成功的公司,并且会持续成功的公司,至少不会太快衰落,在衰落之前给予足够的时间空间让我们撤离。 投资一家能够持续赚取利润的公司,第一点当然是赚取的利润越多越好,时间越久越好,这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第二点却往往被人们忽略,就是公司利润的增长不一定短时间反映在股价上面。因为股价的波动往往大于公司利润的增长。这几年公司的利润是增长了,再创新高了,但由于我们买进的时候往往是熊市,是市场情绪悲观的时候,利润的增长不一定能够带动股价的上升,因为大势没有配合好。我们要等待大势的配合。这是需要时间的,多久我不知道,也没有人能够知道。根据以往经验,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甚至更长久。大势什么时候来谁知道呢,但它一定会来,只是时间不确定。正因为长时间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要求公司的利润可以持续,持续到股价反映真实利润的价值,甚至股价高于价值。这个过程很可能是漫长的,我们要做好一切准备。 高成长的公司突然不成长了,开始的几年看似很美,实质上你很难在这种高成长的公司赚到钱。它突然不成长了,利润倒退,带来的后果是利润与股价双杀的下跌。下跌是容易的,上涨却是如此艰难。因为人类的本性是悲观大于乐观,这是长期在残酷的大自然中生存进化的结果,胆小怕死保证了人类能够活到今天。这种本性传导到股市上面,一旦公司不及预期,对股价带来的打击非常大,要想再重新上涨,需要的时间超越我们的忍耐能力。熊市是漫长的,牛市是短暂的。 一家公司虽然能够盈利,但它的盈利不是100%的分给投资者。目前上市公司能够给投资者分30%的利润已经不错,以后或许会渐渐再提高,但总的来说它肯定会留存一部分的利润。这部分利润我们作为投资者无法直接得到,它最终反映在股价上面。这个留存的利润,就变成这个公司的一部分。 一家企业的市值是1000亿元,它的净资产是1000亿元,那么PB就是一倍,意思就是你花了同样的价格,买了同样的资产。一家企业的市值是2000亿元,它的净资产是1000亿元,那么PB就是两倍,意思就是你花了2元的价格买了1元的资产。 传统理论认为,PB越低越好。假设这个企业净资产是1000亿元,现在市场价值是500亿元,PB 就是0.5倍,我是花了5毛买了1元的资产,看上去交易非常的划算。从理论上讲,只要我把这个企业整个收购过来,然后把它清算出售就可以获利1倍。这种方法被称为破产清算投资法。 在美国投资历史上这种方法曾经被大量运用。一些投资财团在市场上寻找市场价格大大低于净资产价格的企业收购,然后把这个企业一项项资产分拆卖掉而获取利润回报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巴菲特用这种方法买下伯克希尔纺织厂而这个投资被巴菲特称为他本人这辈子最大的投资错误。当他想清算这个企业的时候,遇到各种的问题,法律纠纷,工人抗议,直到1985年随着纺织厂老员工的逐渐退休,巴菲特才逐渐关闭了最后的两家纺织厂,前后共计花费20年的时间。 这种PB投资法,理论上没有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忽略了巨大的时间成本与各种隐性成本。清算一个企业是非常复杂的,往往几年也找不到合适的买家。净资产也仅仅是报表上一个数字,只有卖掉才是真实的价钱。干过企业的人最明白不过了,举例一个客户,花了200万元买了一套模具,企业报表上资产自然是记账200万元。到他的企业结束之时,这套模具可能只卖了几千元,就是废品的价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合适的买家。巴菲特说假如一开始他投资的是一家保险公司而不是纺织厂,他的财富会比现在多1000亿美元。这却是巴老花了上千亿美元的代价才明白的事情。 付出这么沉重的代价,才让巴菲特说服自己从购买价格便宜的一般企业,进化到购买价格合理但优秀的企业,当然,这里面芒格的作用很大。 作为个人投资者,采取PB投资法我们听到的理由经常是在1倍PB买入,即使企业倒闭清算,你分到的钱比你投资的还要多。但现实中这种方式极不靠谱。原因就是它有巨大的时间成本及隐性成本。个人投资者依靠企业倒闭清算而获利几乎没有可能。更加不可能成为一种可以持久重复的投资方式。 另外一种PB投资法的理论认为,现在以低于1PB的价格买入这家企业的净资产,将来这家企业恢复到1PB的时候,便可以赚钱。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难以准确计算一家企业的真实PB,特别对于重资产的制造行业,折旧特别的大,可以说将它的真实PB再打一个对折也不算过分。 对于重金融的行业如银行,或拥有容易变现的资产的行业如地产(可能未来地产变现都越来越困难了),可以用PB法来选股。 现实中对PB投资法运用最多的应该是银行股,举例民生银行,2012 年时买入民生银行股的价格区间在4-5元,而民生银行当年的净资产为5.7元,买入PB为0.7-0.8倍。民生银行净资产当年增长了20%,PB估值从0.8倍上升到1.7倍。在这种双击之下,民生银行的股价上涨了140%,股价从5元升到最高12 元。 PB估值投资方法最重要的一个要点就是,该企业的净资产必须真实可信,而且这些资产必须有足够的流动性、保值性。有些资产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值,比如金融资产,比较有独特品牌文化价值的如酒、收藏品。而更多的资产是随时间增加而贬值,而且贬值幅度之大令人吃惊,如举例的客户,200万元的模具最终变现几千元。 A股比较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獐子岛10亿元扇贝跑路事件,可以作为一个警醒案例。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海洋水产业为主,集海珍品育苗业、海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国内外贸易、海上运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渔业企业。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清洁海域,产品品系以喜贝(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胆、海螺等高档海珍品为主,獐子岛商标在国内水产品中率先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台湾等30 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公司主导产品目前已取得了“无公害食品”“AA级绿色食品”等国内食品安全方面的三大主要认证,并被认定为“原产地标记产品”,“子岛”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的质量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顺利通HACCP、BRC、有机食品和GAP等所有认证审核。公司表国家圆满地完成了新西兰对中国贝类体系的检验任务,摘得“中国海洋食品行业冠军品牌”和“2010 年中国地理标产品年度钻石奖”等多项荣誉。 这是獐子岛公司的简介,看上去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公司。毕竟那么多的背书呢,在2012-2014年期间,獐子岛在海里播种下大量扇贝,货值10亿元。预计3年之后收成。这是当时各大卖方对獐子岛的投资价值的分析。 2014年7月,中投证券发布题为《关注两个期限错配战略建仓机会来临》研报,预测 2016年收获期利润达到7.1亿元。类似的卖方报告很多,其中主要的投资逻辑是: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海产投入,这两三年开始进入收获期。3年后的利润有可能翻7~8 倍,股价可以是10倍股。很多投资者依靠这个分析投资獐子岛,有些投资者还持有了数年的时间。 但在 2014年10月獐子岛出了一个震惊市场的公告。公告称,今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獐子岛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公司于10 月14日向交易所申请停牌,并邀请海洋科学家和会计师到现场进行系统调查。根据存量抽测结果,综合判定公司海采场发生了自然灾害,灾害主要原因为北黄海冷水团低温及变温,北黄海冷水团和辽南沿岸流锋面影响、营养盐变化综合因素。 随后,10月30日晚,獐子岛公告称,决定对在2011年底播的,即将要采捕上市的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5亿元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3.01亿元底播虾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 亿元,合计影响净利润 7.63 亿元。如此,2014年前三季度獐子岛突然净亏8.12亿元。 净资产从2013年24亿元到2015年底只剩下9亿元,就这样近15亿元资产不翼而飞。 投资者损失惨重,直到2017年獐子岛还没有走出亏损的阴云。利润亏损,净资产年年大幅下降。市场上质疑的声音不断,10 亿元的资产说没有就没有了。 假如说这是天灾,我们再说说人祸。 中国股市创业板造假第一案——万福生科。 (未完待续) 看完文章留个下方关注再走哦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