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务院印发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通知,要求2024年单位国内GDP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3.9%左右,2024/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8.9%/20%左右,并要求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这次节碳行动方案出台的目的是要进一步降低碳排量,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达成。那这次节碳行动方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呢?让我们循序渐进地分析一下:

一、时间紧,任务重

从披露数据来看,2022年及2023年单位GDP能耗下降较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新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 2.5%的目标。 那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要达到“十四五”整体目标,2025年需要降低单位GDP能耗9.2%!

9.2%是个什么概念呢?1981年至202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最大一年为1997年,下降8%。2000年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最大一年为2015年,下降5.6%。 也就是说,9.2%的难度高于过去任何一年。

二、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产能

这两年,国家在诸多重要会议中,反复提及“设备更新”政策。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推进设备更新改造。

国家想通过设备更新改造来拉动投资,这个逻辑无可厚非。但设备更新改造需要花钱,企业有什么动力去做设备的更新改造呢?有办法,政府如果提高工业企业设备标准,就可以倒逼企业去更新设备了。这不,节能降碳的政策就下来了。

这个行动方案其实就是在撬动供给侧改革,本质逻辑在于淘汰运行中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两高一剩”再次受到能耗及排放标准的约束,从而不得不通过更新设备达到标准。

这个政策可谓一箭三雕:

1、行业标准高了,没有利润的企业没钱去换设备达标,就会慢慢退出。这样,一些需求弱的行业就能自然而然地去产能,慢慢出清,供过于求的现象可以缓解,工业产成品的价格就逐步稳住了,龙头企业生存环境在出清的条件下越来越好,行业就能继续健康发展下去。

2、对于利润比较好的龙头企业,会选择更新设备来达标,一方面自己龙头地位更加稳固,另一方面也帮助政府拉动了设备更新投资、新能源投资等等,托举了宏观经济。

3、对国家来说,行业环保标准高了,也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期目标。

三、去产能带来工业新周期

21年发改委印发了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后,硅铁、锰硅、焦炭、甲醇等商品价格飙涨,其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能耗控制短期内本质上就是控制工业资源品的产能,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供给的快速收缩会带来价格的上涨。

而这一波去产能即将开始,一直持续到25年,虽然任务很重,但压力的另一面就是机会!部分行业可以缓解过剩的产能压力,有利于制造业领域新一轮景气周期的启动。

值得关注的领域如下:

1、煤炭清洁利用,尤其是发电供暖设备的更新。

2、非石化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39%。重点关注新能源设备更新。

3、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重点关注储能设备。

4、钢铁行业落后产能出清。钢铁行业的标准进一步提升,对钢价及钢铁制造龙头都是利好。

5、石化化工领域落后产能出清。根据《方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炼油、电石、磷铵、黄磷、聚氯乙烯、氯乙烯、焦化、对二甲苯、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等领域为重点关注领域。

6、有色行业落后产能出清。根据《方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7、建材行业落后产能出清。根据《方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水泥、玻璃、陶瓷等领域落后产能基本清零。

8、加快用能设备更新。用能设备是节能降碳重点领域,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重点关注工业锅炉等能用设备。

对节能降碳领域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兴银碳中和主题混合C(OTCFUND|014839)$,发掘碳中和、碳达峰潜在市场机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