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研究报告(2024)-从出口到出海:服务行业》

(内容出品方:中信建投证券

报告共计:58页

核心观点

从出口到出海,日益成为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出海并不是贸易摩擦下的被动外迁和过剩产能的无奈输出,而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诉求和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为了帮助企业、政府、投资者更好的理解出海逻辑、把握出海需求、提供出海支持、挖掘投资机会,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特推出重磅联合报告《从出口到出海: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研究报告(2024)》,第五部分介绍服务行业的出海策略。

从出口到出海,日益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当下,百年变局深刻演化,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换挡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的任务目标,中央和地方政府均出台了助力企业出海的政策。中国企业的经营模式也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型,从“出口”向“出海”变。

从出口到出海,是企业全球经营、品牌建设、文化宣传能力的综合提升。不同于出口侧重于货物、技术等向海外简单销售,出海更加强调在海外市场的长期经营发展、品牌价值建立、文化理念宣传,对企业的要求全方位提升。中国企业正通过投资自建、供应商合作、并购等路径推进出海,布局上除了欧美外,也在拓展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

从出口到出海,不是贸易摩擦下的被动外迁,而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诉求。从日本等国家的经验看,随着人均 GDP、贸易份额等提升,一国企业的竞争力也随之增强,出海成为重要选择,国民生产总值(GNP)也开始逐步赶超国内生产总值(GDP)。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出海的大方向是由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所决定,贸易摩擦问题可能仅仅是边际催化。

从出口到出海,不是过剩产能的无奈输出,而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一方面,欧美等国的顶尖企业均有着全球生产经营的特征,我国企业在做大后,出海历练是进一步做强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无论是当年日本部分过剩与落后企业无法持续出海、还是眼下国内出海从沿海传统出口产业扩散到内陆其他高端产业,这些现象都提示,过剩产能消解只是出海表象,产业升级才是实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