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券商的合并潮。而其中,中信证券经历5次成功并购,“晋升”为行业一哥,是我国证券业并购重组浪潮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复盘中信证券的并购史,或许能窥见一些当前券商并购重组的趋势。$证券ETF东财(SZ159692)$$中信证券(SH600030)$

2004年,中信证券并购万通证券。万通证券地处山东,中信证券通过收购万通证券,扩大了山东地区的营业网络。2003年,中信证券在山东地区仅有4家营业部,至2004年快速跃升到18家。

2005年,中信证券联手建银重组了华夏证券,成立了中信建投证券公司。后因一参一控要求将股份转让。

2006年,证监会批准中信证券受让海南养生堂所持有的金通证券股权,金通证券成为中信证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金通证券曾是浙江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券商之一,通过收购金通证券,中信证券加码浙江市场。相关资料显示,在收购金通证券后,中信证券实际拥有的营业网点已经超过200个,大网络战略、沿海战略进一步推进,就此打下良好的经纪业务基础。

2006年中信证券收购了中信集团在香港的投资银行业务,2013年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2016年,中信证券将中信证券国际和里昂证券合并为中信里昂证券。通过收购里昂证券,中信证券提高了境外投行、经纪、研究业务的能力,成功切入欧洲、美国等老牌市场及拉丁美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中信里昂证券的成立,成功实现国际市场业务的扩张与深化。

2019年,中信证券134亿收购广州证券100%股权获证监会核准。2020年初,中信证券顺利完成收购并表。中信证券曾表示,广东省具备良好的证券业务发展基础,广州证券则在广东省营业网点布局具备一定竞争优势,本次交易完成后可明显提升公司在广东省及华南地区竞争力。

此外,为拓展其他行业业务,中信证券也加速了相关收购。中信证券2007年收购金牛期货,进军期货市场;2006年至2007年收购中信基金和华夏基金,奠定公募基金领先地位;2015年收购昆仑金融,进军外汇市场。

当然,中信证券并购之路,并非全是一帆风顺。

在2004年9月,中信证券想收购广发证券,但被广发股东及员工强烈反对,最后以失败告终。

2007年,中信证券有意收购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但2008年贝尔斯登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流动性恶化,美联储提供资金给摩根大通使其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换股收购贝尔斯登,中信的收购计划便到此终止。

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深陷文化差异漩涡,里昂证券的管理层陆续离职。

不过,最终结果还是好的。通过历次收购,中信证券版图持续扩大,全国乃至海外市场业务被打开,综合竞争力得以快速增强。

机构分析师指出,纵观中信证券的收购史,其并购选择基于两种考虑。一是收益性价比。如万通、金通证券被并购,华夏证券被整合时,均面临破产危机,此时中信证券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吸纳他们的优质资产。二是拓展业务链条、打开区域市场。如收购金牛期货进军期货市场、收购华夏基金奠定公募基金领先地位、收购里昂证券拓展海外市场、收购昆仑金融进军外汇市场等。中信证券的成功、失败经验均值得后续有并购考量的券商借鉴。

综合来看,我国券商并购有三大动因,一是扩大地区版图,不断提升规模与市占率;二是强强联合,快速提升行业地位,但仍面临较大整合风险;三是快速补强短板,加强业务联动,提升综合实力。不管是基于哪种动因,券商行业的整合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资源,提高整体的行业效率。未来券商之间的合并或将是大势所趋。

当前,中证证券公司30指数PB为1.14倍,位于指数发布以来0.4%分位点(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2020/2/20-2024/5/24),处于历史估值低位。近期市场对于证券行业的并购重组充满预期,证券公司的并购与重组或将成为行业内较长期的主旋律。

看好头部券商未来估值修复空间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ETF东财(159692)一键布局30家头部上市券商,标的指数中证证券公司30指数从证券公司中选取业务排名靠前、市值规模大、营业收入高、盈利能力与成长能力相对较强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证券公司行业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

 $国联证券(SH601456)$#沪指再度跌破3100点,A股何去何从?##A股近日走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个股/板块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