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每日商报

商报记者 王彬彬

$能链智电(NASDAQ|NAAS)$美东时间5月29日收盘,能链智电(NASDAQ:NAAS)股价报0.430美元/股,已经连续 20个交易日跌破1美元。根据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退市规定,若上市公司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即符合退市标准。

能链智电股价跌多涨少,截至美东时间5月29日收盘股价报0.430美元/股

最早靠名为“团油”品牌卖油起家的能链,后来顶着“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新能源的帽子上市。有资料显示,能链智电借助旗下公司快电切入电动汽车充电市场,并于2022年6月11日通过并购方式,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完成上市。不过,“借壳”上市后,能链智电的股价表现并不理想,跌多涨少,如今更是不断接近退市的标准线。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能链智电的股价之所以会跌跌不休,与快电市场地位的崩塌不无关系。

“0服务费”引发战争 快电市场地位崩塌

能链智电股价的一次急转直下,可以追溯到去年8月。就在那个月,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等头部新能源充电桩运营商宣布,共建优质、稳定的充电互联网络,并下架了在快电App上70%左右的充电桩。之所以让新能源充电桩的头部运营商与快电彻底撕破了脸,是因为快电在去年的8月16日,宣布在平台上开展陆续在多个城市上线VIP客户充电0服务费的活动。

一位网约车司机正在给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王彬彬 摄)

为什么这项活动会引起平台上众充电桩运营商的不满呢?能链智电借助旗下公司快电迅速切入电动汽车充电市场,以轻资产商业模式为主,利用现有的充电桩基础设施,搭建聚合平台实现充电站和充电桩联网,在线服务为终端用户提供充电站信息,而公司作为中介平台,抽取充电服务费佣金。

使用快电App的用户在平台上缴纳的充电费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缴纳给电网的电费,二是给充电桩/充电桩供应商的服务费。而快电一旦对VIP客户免服务费,相当于充电站/充电桩的供应商营收的主要来源被牺牲掉,“App请客,运营商付钱”,快电是拿运营商的营收补贴,培养用户习惯,用以换取平台流量,同时变相打起了“价格战”,让本来就处于连年亏损状态的充电桩运营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空间。

大量充电桩从快电平台下架,严重影响了能链智电的业务和股价,以及平台用户的充电体验。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快电的用户吐槽,平台上的充电桩越来越少,自己刚充了VIP不久,VIP桩就下架了券无法使用。“充电难,App充电优惠也十分复杂令人头疼。”记者发现,不少投诉帖里还存在因为频繁查询充电桩价格被封号的情况。

网友发文称自己的快电账号仅因为查询充电桩电价就被封号

连续四年亏损 能链智电股价“跌跌”不休

能链智电近日股价的快速下跌,始于美东时间5月10日这天交易日,当天股价跌幅接近7.6%至0.81美元/股。此前,能链智电正式披露了其2023年经审计的全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能链智电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45%;2023年净亏损达13.07亿元。据统计,能链智电已连续四年录得亏损,累计亏损金额高达73.24亿元。

北京时间5月10日,能链智电发布未经审计的2024年Q1财务报告。财报显示,2024财年第一财季收入9623.70万元,去年同期收入为3616.10万元,同比增长166.13%;净亏损2.28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1.10亿元,同比扩大107.68%。

当前的能链智电,似乎已经陷入危险境地。一方面,快电的行业地位岌岌可危;另一方面,新的增长曲线仍没有找到,且公司资金链愈发紧张,截至一季度末,能链智电合计负债14.6亿元,资产负债率增至112.5%。

能链智电在年报中称其“面临着激烈竞争,中国的充电站将寻求直接连接最终用户,减少对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依赖。它们还会通过主导或垄断某些区域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将我们这类充电服务提供商逐出市场。2023年8月下旬,中国三大充电站运营商同时终止了与我们合作的充电站运营,这导致公司网络中相当大比例的充电站和充电端口断开连接。”

记者手记

“充电比以前贵了不少。现在快中午一点了,大部分充电桩的价格是1.2元/度或者1.5元/度,一度电八九毛的都少了,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将近两元。”一次打车的经历,司机马师傅跟记者聊起了新能源车充电的问题。

由于开网约车,马师傅经常需要在外面给车子充电,对于充电桩,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混乱”。充电桩越来越多,但是分布比较散乱;充电桩的品牌和平台越来越多,但是质量和服务良莠不齐;充电桩的价格,不同的品牌以及不同的时间段都会不一样。

消费者在享受充电服务中感受到的混乱,其实也可以借此窥见电动汽车充电行业混乱。

从团油到充电,究竟哪个是能链今后发展的真金白银?将继续关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