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起,中国股票资产于全球市场中表现抢眼,$空港股份(SH600463)$外资对中国权益市场的投资呈现回暖态势。数据表明,上周,主要投向中国股票资产的 iShares 旗下 MSCI 新兴市场 ETF 资金流入达 10.7 亿美元,创下 2022 年 4 月以来的单周新高。这亦是该 ETF 连续两周吸引资金流入。

与此同时,外资机构一致看好中国股票资产的未来涨势。就背后逻辑而言,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显著托底效果,极大地提升了海外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此外,伴随资本市场改革举措的持续推进,在中国股市较低的估值水平下,其配置优势得以凸显。

海外长期资金偏爱中国资产

在日前举行的 2024 瑞银亚洲投资论坛上,$瑞银集团(NYSE|UBS)$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指出,中国股市,特别是其中的港股,自 4 月中下旬以来迎来了较大幅度的反弹。从交易端来看,一些海外长线资金已开始购入中国股票。

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预计,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将进一步提升。他表示:“高盛的数据显示,今年年初,全球主动型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配置降至过去 10 年以来的最低点,仅为 5.2%;对冲基金的配置比例仅为 7.5%。然而,随着中国股市的强劲反弹,投资者情绪开始转变,不少此前低配的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他们对中国股票的投资。” 

“在高盛追踪的全球前 350 只新兴市场和亚洲的主动型基金中,自今年 4 月以来,60%至 70%的表现未能超过基准。同期,中国股票表现出色,而这些基金之前对中国市场的配置偏低。出于业绩压力,这些主动型投资者或将在未来几个月增加在中国市场的持仓。”刘劲津说道。 

房地产政策托底作用显著

在最新一轮海外资金买入浪潮的推动因素中,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托底作用被屡屡提及。王宗豪表示,外资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潜在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他们更有信心投资中国市场。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房地产政策的加码有助于提振居民信心、促进消费企稳。4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后,一系列房地产政策出台,旨在推动去库存和保交楼。

汪涛认为:“当前,监管层鼓励地方政府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库存,用作保障性住房。这将有助于提振居民信心,促进消费企稳。”

在刘劲津看来,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有效地缓解了投资者的担忧,尤其是市场此前普遍担忧的“尾部风险”。例如,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已得到显著改善,增强了投资人对市场的信心;又如,随着过去一两个月房地产支持政策的出台,相关风险显著回落,这也反映了政策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国股市配置优势持续凸显 

联博基金资深市场策略师黄森玮表示,由于市场对美国通胀及美元利率或将居高不下的担忧,中国股市有望成为近期全球资金配置的方向之一,A股配置优势持续显现。

“中国目前不存在通胀问题,利率水平也处于历史低位,股市估值更是偏低(沪深 300 指数目前预估市盈率约 12.1 倍,仍低于长期均值),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更具安全边际。”黄森玮认为。并且,在市场对美联储降息期待度降低的同时,中国仍在密集出台利好政策,包括发布新“国九条”、发行超长期国债,以及近期金融管理部门出台的房地产支持政策等。

$富达(NASDAQ|FUDA)$富达国际亚太区股票投资主管马蒂·德普金表示,鉴于 A 股和港股较具吸引力的估值水平吸引了全球资金的关注,近期亚洲股市表现活跃。并且,由于互联网公司持续增加回购和派息,MSCI 中国指数的盈利自 2021 年初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股票基金经理周文群表示:“展望下半年,我们重点关注财政政策端进一步发力对内需的支撑,同时积极关注提高股东回报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带来的长期机会。具体板块方面,持续看好相对稳健的高股息板块,包括能源、消费、金融、电信等。在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预计更多 A 股上市公司有意愿提高分红,股息率的相对吸引力将会提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