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本土药企方面,通用集团旗下中国医药、绿叶制药、睿智医药;跨国药企方面辉瑞、礼来、罗氏、赛诺菲、UCB等均有重大人事调整。

撰文| 慢慢

编辑| 顿河

当产业界认为,今年5月份行业里最大的人事变化是GSK和诺华中国区接连“换帅”时,接近月底,两个事情让产业里的关注点,从跨国药企转向了本土大药厂。

一是,5月28日,石药集团公布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其中蔡鑫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了董事会名单中。现年33岁的蔡鑫,为石药集团董事会主席蔡东晨之子,2022年加入石药集团,现担任石药集团执行总裁兼营销决策中心总裁,主要负责销售业务。公告显示,蔡鑫在加入石药集团前,在全球知名投资机构鼎晖,担任投资分析师。

众所周知,本土药企新生代传承一直是行业关注的话题,事实上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现阶段都需要面对且解决的大事。恒瑞、齐鲁、石药、中国生物制药,中国本土药企“四战将”,齐鲁及中国生物制药已经完成新生代接班,由此使得产业界对恒瑞与石药在此方面进程格外关注。

此前,蔡东晨另外的儿子蔡磊已经官宣进入公司管理层,如今,蔡鑫首次出现在石药集团董事会名单中,意味着石药集团已经将其新生代接班人推到了台前。

另一个发生在云南白药。5月26日,曾经的福建首富,也是在商界叱咤风云多年的陈发树及其儿子陈焱辉双双宣布退出云南白药董事会,再次引发了外界对于云南白药的关注。

早在本月初,云南白药便曾因内部问题而备受关注。据媒体报道,今年初,原董事长王明辉等5位曾任高管因涉及同一事项被纪委监委部门带走调查。这一事情还未完结,接近月底,云南白药再度发生的变化,让产业界与投资界都为这家百年老字号捏了一把汗。

除此之外,本月本土药企方面,通用集团旗下中国医药、绿叶制药、睿智医药;跨国药企方面辉瑞、礼来、罗氏、赛诺菲、UCB等均有重大人事调整。

“疯狂”调整中的本土药企

本月,中国医药官宣,因工作调整,中国医药董事长李亚东和副董事长汪晓双双辞职,并将不再担任公司的任何职务,此举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在李亚东担任董事长期间,虽然中国医药营收有所增长,但净利润增速波动较大,尤其是近年来表现疲软。

具体来看,从2021年至2023年,中国医药的营收分别为362.34亿元、375.93亿元和388.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83%、3.75%和3.28%。净利润方面,虽然绝对值逐年上升,分别为6.47亿元、7.35亿元和10.48亿元,但同比增速却呈现大幅波动,分别为-50.63%、13.68%和42.47%。

更为严峻的是,2024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降29.97%至87.75亿元,净利润也锐减45.83%至1.46亿元。

在这样的业绩背景下,高管的频繁变动似乎成为了企业试图扭转局势、寻求新生长点的手段之一。实际上,尚且不算总经理、副总经理和监事等职位的频频变更,中国医药上任不足一年或任职一年多就离职的董事长就有多位,如姜鑫和谭星辉等。

从风光无俩到落寞时分,睿智医药再次因为一起人事变动,登上医药圈“热搜”。5月6日,睿智医药发布公告,称解聘公司副总裁许吕,这一决定距离公司年报发布仅半个月之隔。这一人事变化不同寻常之处是,许吕带领的药效药动业务,是睿智医药2023年唯一上涨的细分业务领域。

由于历史遗留的种种沉疴,过去一年,睿智医药便历经了两任CEO离职、董事长离任。

在圈外人唏嘘的同时,产业界更关注睿智还有救吗?未来发展策略究竟怎么走?面对这一变化,睿智医药如何稳定管理团队、确保业务持续发展,同样是接下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除了以上人事变化外,4月底离开再鼎的梁怡,终于在5月中旬官宣了去处,担任绿叶制药首席运营官,将统筹集团战略发展、产品线管理、市场规划和新产品上市策略等管理工作,同时协同支持中国和国际的市场销售业务发展。

另外,从先声药业总裁退休的冯洪刚,在淡出产业视野四五年后,再次回归。在5月11日康桥资本宣布的五位高管任命中,冯洪刚被任命为CBC Group 投后运营管理团队董事总经理。

在本月值得关注的人事变动还有,海昶生物宣布任命孟晓峰为联席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生产、质量、注册和销售等运营管理工作;华润三九副总裁郭霆因工作变动辞职,未名医药2名副总经理辞职。

毋庸置疑,管理层越变越快背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为应对当前复杂局势,产业界对于人才所需要的能力也比以前更综合了,也更注重人员能力与企业所处阶段的适配性。

跨国药企中国区加速迭变

仔细观察跨国药企的动态和变化频率,不难发现他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些变革甚至直接影响到了高层管理层的调整,包括中国区的掌门人。

本月,诺华的两起重磅人事变化,都给了产业界不少“震撼”。

在一片惊讶声中,诺华中国官宣换帅,原中国区掌门人张颖被升任为诺华国际业务部首席商务官(CCO),领导诺华商业上市战略(CLS)团队,常驻巴塞尔。现诺华日本总裁Leo Lee被任命为中国区总裁,过渡期内将由Keizo Miyazawa担任临时日本区总裁,负责日本业务。

这一变化着实让产业界不少人士感到意外,甚至直呼“两周前,谁也没想到”。

张颖自2011年加入诺华以来,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诺华制药(中国)首席运营官、诺华波兰制药业务负责人及总裁等。自2017年起,张颖便领导着诺华中国的制药业务,并在诺华全球架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于2022年6月1日被任命为创新药物中国总裁兼董事总经理。2023年9月,随着诺华集团中国总裁贝德年的离职,张颖再次接任了这一关键职位。随着张颖的升职,中国市场培养出来的跨国药企全球高管又增加了一员。

诺华方面另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首次提到了将于2024年6月1日起开始组建放射配体疗法新团队。现任国际业务部中国新产品规划负责人王子文,将被任命为国际业务部中国放射配体疗法团队负责人。

实际上,诺华已连续在核药领域布局多年,并取得领先地位。自2016年起,FDA批准的多款核素偶联药物(RDC)中,有两款治疗用RDC均出自诺华之手。

另外,诺华在核药领域的扩张战略也颇为引人瞩目,通过一系列收购连连布局。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近五年,诺华在核药赛道的交易布局已近百亿美元。如2017年,诺华斥资39亿美元收购了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公司;随后在2018年,又以2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Endocyte公司,从而获得了包括Pluvicto在内的重要产品权益;后又收购了Maria公司;就在本月,还以约18亿美元收购Mariana Oncology……

与此同时,诺华也正在加快将创新型放射性疗法引入中国的步伐。2023年12月,诺华宣布将在中国投资设立一家全新的放射性药物生产基地,这一项目的投资总额预计超过6亿元,并计划在2026年底投入生产。

特地在中国组建了一个全新的放射配体疗法团队,意味着诺华放射配体商业化正式开启。

GSK中国区“换帅”的消息比诺华早几天,GSK中国首位本土总经理齐欣升任为GSK大中华和洲际区域(GCI)副总裁兼疫苗业务负责人,由现任GSK副总裁兼台湾地区总经理余慧明(Sherman Yu)接任。

紧接着,由于GSK市场卓越负责人徐清退休,来自于赛诺菲的王东接任了这一职位,并向中国商业卓越负责人唐英汇报。

从管理角度考量,跨国药企在中国区的重磅人事变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金融市场波动以及共同区域市场策略下的必然选择。这些调整的核心在于强化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掌控力,以应对不断演变的产业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这样一个极具潜力和挑战性的市场中,没有哪家跨国药企愿意轻言放弃,它们都在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适应性的决策。

全球医药圈,进入人事变化新周期

首先是辉瑞官宣华尔街分析师Andrew Baum加入,担任辉瑞首席战略和创新官一职。这被业界认为是辉瑞“自救策略”的一环。

原因众所周知,受新冠产品影响,辉瑞业绩下滑严重,2023年净利润下滑超9成。

早前,辉瑞曾宣布高达40亿美元的“成本调整计划”,并相应裁减员工百人。而本月,辉瑞再次推出了一项全新的“销售成本削减计划”,旨在到2027年底前节省约15亿美元,并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裁员,进一步显现了其所遇到的困境与挑战。

据悉,Andrew Baum入职后将负责推进辉瑞的长期企业战略规划,最大化患者和股东的价值;也负责商务拓展(BD)工作,加强辉瑞与Biotech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负责评估研发管道的商业价值。

另外,Andrew Baum将担任辉瑞投资组合管理团队的主席,该团队是辉瑞最高级的管理机构,负责研发管线的投资组合管理和资本部署,确保辉瑞推出最有可能解决患者未满足需求的疫苗和药物,同时实现强大的商业回报和提高药物可及性。

正在改组领导团队的还有优时比(UCB)。它的目的很明确,为了实现下一个十年的增长和创新。

涉及到的领导团队调整有,Fiona du Monceau 将加入执行委员会,担任患者证据执行副总裁,负责UCB新分子的后期临床开发、品牌定位和战略、医疗事务以及与关键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监管机构、患者组织或政府官员)的沟通互动。

现任执行副总裁兼免疫学和美国主管 Emmanuel Caeymaex 将担任首席商务官,领导集团所有商业活动;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医疗官 Iris Loew-Friedrich 将于2024年晚些时候从UCB退休;首席科学官 Dhavalkumar Patel 将于2024年6月底从UCB退休。现任英国研究主管的 Alistair Henry 将接任首席科学官,同时加入执行委员会。

近期,赛诺菲同样也有高管离职。

早在4月,赛诺菲宣布将进行一项“全产品线重新优先排序的项目”,涉及人员缩减和取消多个肿瘤研究项目,以聚焦资源在重点管线。

一个月后,赛诺菲首席科学官兼研究负责人Frank Nestle官宣将离开公司,这被认为是继赛诺菲上月开始全球研发部门重组以来,最高级别高管离任。内部调整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罗氏和礼来均有高管退休。

一是,为罗氏工作14年后,罗氏制药合作部主管James Sabry将退休;而现任集团业务发展部主管Boris Zatra,将被任命为公司业务发展部主管。

二是,礼来企业风险管理执行副总裁兼首席道德与合规官、礼来执行委员会成员Alonzo Weems将于2024年12月31日起退休,在这段时间内,Alonzo Weems 将继续负责该职务的工作;同时,礼来将从内外部寻找接任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