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春第一会”上,南京提出要全力突破人工智能产业,抢抓大模型新浪潮,建设算法城市、强化赋能应用,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作为全国第9个、江苏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日前南京市制定出台了《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和《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力争引培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大模型1个,打造行业大模型20个以上,可统筹智能算力超6000P FLOPS(FP16),每年打造30个标杆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600亿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为推动落实行动计划,附件《政策措施》提出了支持算法创新突破、提升算力支撑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示范和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四个方面12条措施。

在重点任务方面,《行动计划》明确了实施算法创新强基行动、算力支撑提升行动、数据汇聚共享行动、AI+应用示范赋能行动、产业集聚升级行动五大行动,共18项任务。

开展AI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实施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5个以上,着力构建基础大模型底座。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包括AI智能体、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新方向,人形机器人、数字人等开发升级。

落实“数据要素×”行动,选取交通运输、卫生健康、教育等行业推动数据安全合规开放,开放公共数据集5000个以上。

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加快引育人工智能全球顶尖人才、产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集聚产业人才10万人以上。

近年来,南京主动对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系列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动布局发展和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链。

目前,南京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已涵盖基础支撑层、技术产品层和应用示范层等产业链各领域,在人工智能软件、算法,传感器及芯片、机器视觉、智能语音、智能无人系统等细分领域积累了一定优势。

集聚了硅基智能、出门问问、亿嘉和、小视科技、云问科技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500家,形成了南京栖霞区中国(南京)智谷、麒麟科创园、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江北新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等产业链重点园区。

在人才培养方面,早在2018年,南京大学就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并发布全国首份《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年,南京市又率先在江苏省试点开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各层级职称评审工作,引导助推企业培育激励科技人才。

与此同时,设立了16只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通过“投招联动”方式,集聚企业超100家。

南京市工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代吉上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