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各公司披露的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从公司规模、管理团队、核心业务、财务状况、费用管理、资本市场表现和人才市场表现七个维度对7大国内CRO上市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7家企业分别是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九洲药业、博腾股份、昭衍新药。

CRO(医药合同研发机构):是指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机构。CRO企业服务于药物研发的整个阶段,负责药物开发过程所涉及的全部或部分活动,其基本目的在于协助制药企业进行科学或医学研究,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新药发现、安全性评价研究服务、药代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临床前研究及临床数据管理、新药注册申请等。

公司规模

成立时间最早的企业是凯莱英、九州药业、昭衍新药三家公司,均在1998年成立。

7家公司大部分都分布在华东、华北地区。

药明康德的总资产和营业收入最高,与排名第二的康龙化成有较大差距,除博腾股份外,6家公司总资产均超100亿,康龙化成2023年营收也突破100亿级别。

员工人数最多的企业是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分别达到了4万人和2万人。

管理团队

7家公司均为民企,高管核心团队的年龄跨度不大,在42-68岁之间,平均在56岁左右。

7家公司中所有董事长均为硕士、博士学历;总经理除兼任外都是本科学历。

药明康德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革先生薪酬最高,超4000万元,其次是凯莱英的洪浩先生年薪也超600万元。

核心业务

药明康德作为全球临床前CRO龙头企业,行业地位突出,公司的主营业务涵盖CRO、化学药物CDMO、高端治疗CTDMO等领域。

康龙化成是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龙头,核心业务是实验室服务。

凯莱英是中国医药研发生产服务外包(CRO/CMO)领军企业,主要业务是小分子CDMO业务。

泰格医药的核心业务是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九州药业和博腾股份核心业务是提供CDMO(合同开发和制造组织)服务;昭衍新药的核心业务是药物非临床研究服务。

7家公司的国外业务都有不小的市场,其中康龙化成、药明康德、凯莱英国外业务收入占比超80%,九州药业和博腾股份均超70%,泰格医药和昭衍新药的主要市场在国内。

财务状况

2024年一季度营收最高的企业是药明康德,达79.82亿,康龙化成营收超20亿,凯莱英、泰格医药、九州药业均超10亿。就营收增长率来说,7家公司都处于负增长状态,博腾股份下滑超50%。

净利润最高的企业也是药明康德,接近20亿利润,博腾股份和昭衍新药两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所有企业净利润同样处于负增长。

药明康德的净利率最高,为24.54%。

就2024年一季度的业绩看来,CRO整个行业表现十分糟糕,7家行业内领先企业的业绩都不好看。

费用管理

企业研发投入最高的是药明康德,达14.41亿,凯莱英也有7.08亿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是博腾股份。

销售费用方面最高的也是药明康德,其余几家企业总体差别不大。

薪酬费用占比中,康龙化成和博腾股份均超过了40%,泰格医药接近40%,九州药业只有15.09%。7家企业平均薪酬费用占比在32%左右。

资本市场表现

截至5月份,市值最高的是药明康德,高达1181亿,其他依次是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凯莱英、九州药业、昭衍新药、博腾股份。

7家公司市盈率均在30倍以下,其中博腾股份和昭衍新药均处于负值状态,分别为-61倍和-181倍。

市净率最高的是康龙化成。

人才市场表现

九州药业的人均营收最高,达113.25万,其次是药明康德和昭衍新药,均超过90万。

7家CRO企业的平均薪酬为25万元,其中泰格医药的人均薪酬最高,超30万,九州药业的人均薪酬在20万以下。

加班及离职水平请关注账号相关文章。

相关阅读:

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等6家顶尖创新药企业竞争力详细对比

白云山、云南白药、同仁堂等七家中药领军企业竞争力对比

迈瑞医疗、威高股份、联影医疗等6家医疗器械巨头详细对比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