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住在西安浐灞国际港的刘玲(化名)刚刚下班,前往公司附近的超市采购食品。

经过一番仔细甄选,产自阿塞拜疆的葡萄汁和夹心巧克力,被放入购物车中。行至结账柜台前,一款全脂奶粉吸引了刘玲的目光,中文标签上的信息显示,奶粉原产地是土耳其,她看到价格也算合理,便一并购买回家。

对于陕西本土消费者来说,刘玲的日常购物体验,并不鲜见。

只不过原产于西亚乃至欧洲的诸多商品,为何既能做到物美价廉,还能保证日期新鲜?

物流效率提升当属首要原因。而这其中,一条起始于中国,途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再经里海、阿塞拜疆、土耳其最终到达欧洲的国际运输线路——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Trans-Caspian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Route,简称TITR),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欧亚大陆桥核心城市的西安,面临着中国从海权到陆权的转换之际,能否抓住机遇,成为欧亚大陆桥跨国运输的超级枢纽?

这是一次至关重要、决定城市未来的挑战。事实上,西安在国内并不缺乏竞争者,比如重庆、成都、郑州等城市,都有竞争跨国运输超级枢纽的机会。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环里海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志教授认为:“在与美国的博弈当中,中国向西部发展,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发展方向。因此,西安作为交通枢纽,将具有更强的战略价值。”


两条支线均已开通

5月23日,三辆来自中国可载重80吨的卡车,从乌鲁木齐出发,在哈萨克斯坦库里亚克港换装至渡轮,跨过里海,穿越阿塞拜疆,前往格鲁吉亚。

这意味着中国与欧洲之间,通过哈萨克斯坦跨越里海向西的另一条线路,正式开通。

在此之前,里海段的海运线路都是以阿克套港为起点,前往阿塞拜疆的巴库港。如今,两条跨海线路都已开通,对整个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哈萨克斯坦交通运输委员会主席阿里·阿尔泰曾公开表示,从中国到西方国家的海运通常需要52天,铁路运输需要22天。

得益于换轨技术、物流基础设施完备程度持续提升,铁海联运则可以将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至仅12天。

虽然运输时间大幅缩短,但运输成本优势并不明显。刊登在《世界知识》上的文章《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能成为亚欧大陆新通道吗》中提到,通过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从中国霍尔果斯口岸经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口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每标箱运价为2363美元。同尺寸标箱,从中国宁波港通过海运将货物运至伊斯坦布尔,每标箱价格约为1940美元至2200美元。

尽管在成本上该线路并没有明显优势,但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正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

这条连接中国和欧洲的全球贸易通道——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起自中国,经过哈萨克斯坦和里海水域,最终到达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并可延伸至土耳其和欧洲其他国家。

由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位于传统的北向走廊(通过俄罗斯和波罗的海国家)和南向走廊(通过土耳其和地中海)之间,故该线路又被称为“中间走廊”。

与其他中欧铁路运输通道支线不同的是,这条绕过俄罗斯、穿越里海的线路,降低了依赖俄罗斯带来的风险。主要采用多式联运模式,通过中国、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等国家的基础设施,构建物流网络。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更多国际物流和贸易企业开展经贸合作。4月中旬,阿塞拜疆国内最大的物流企业——阿普谢隆物流中心,在西安浐灞国际港设立了首家中国分公司。同日,中阿双方表示将共同推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持续打造中欧班列“西安—巴库”线路。

谈及阿塞拜疆物流企业在西安设立分公司,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环里海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志教授说道:“一直以来,中间走廊的价值似乎更多体现在战略价值层面。随着跨国企业等社会主体的参与,这一贸易通道的市场潜力,会被进一步挖掘与释放。”


陆权崛起带来的机会

地缘政治学中,全球战略经济理论分为两个阵营,即“海权论”和“陆权论”。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主导的“海权论”,导致深居内陆的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全球政治中的地位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因此,一些国家开始重新评估陆权的重要性,推动陆上基础设施建设,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互联互通,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跨里海国际运输通道,为长期主张陆权与海权并重的中国,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机会。

那么,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享受到中间走廊带来的福利,答案还需要从国际环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联合视角中寻找。

王志坦言:“在全球动荡和中美博弈的背景下,中亚地区的政治地位变得尤为重要,跨里海通道对中国意味着诸多机会,这也符合中国向西发展的战略目标。”

而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途经全球面积最大的“陆锁国”——哈萨克斯坦,没有海岸线,被周围邻国陆地紧紧包围,亦在主动融入全球供应链,积极发展国内道路设施,将周边国家与国际市场串联起来。

这是因为“过境经济”为哈萨克斯坦带来一波又一波的红利。据哈萨克斯坦交通运输部消息,2023年过境哈国货物运输量达3230万吨,较前一年增长了21%。

随着俄乌冲突、红海危机相继爆发,穿透亚欧大陆的主流航运线路,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哈萨克斯坦渐渐从新开辟的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尝到了“甜头”。

来自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国际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经过中间走廊的货运量已达到270万吨,相比2022年增长了86%。2024年1-4月,中间走廊的货运量同比增长35%。

为发挥物流产业的带动作用,哈萨克斯坦正在加强国内运输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打造现代化物流条件。据悉,哈萨克斯坦政府将在2024年拨款154亿坚戈(约合人民币2.5亿元),用于9个过境点设施的现代化改造。

中国大力发展陆权战略,哈萨克斯坦积极打开内陆国的封闭运输通道,双方一拍即合,中间走廊的建设步入新阶段。


通往世界的超级枢纽

多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就像是一对"黄金搭档",各方在外交和经济上有着强互补性。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当下,跨里海通道的战略价值持续提升,对中国西部经济重镇——西安来说,应该抢抓成为国际物流超级枢纽的重要机遇。

对此,王志表示:“在与美国的博弈当中,中国向西部发展,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发展方向。因此,西安作为交通枢纽,将具有更强的战略价值。”

聚焦于物流运输行业,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物流通道。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进一步丰富了中欧班列的路线选择,对于提升西安、霍尔果斯等关键节点城市跨国物流产业配套具有重要意义。

据《西安晚报》报道,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西安)中亚方向开行190自然列,同比增长71.2%,运送货物19.9万吨,同比增长68.6%;陕西与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额达22.7亿元,增长2.4倍。

而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正式运营,则进一步为陕西、西安与中亚的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动能。

谈及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王志说道:“基于贸易互补性,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畅通,将更有利于来自中国,特别是陕西本地的商品与企业进入中亚、中东和欧洲市场。同时,中亚地区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重大机遇。尤其是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如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作为重点关注的合作领域。”

西安作为贸易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数据通信等领域具有产业优势,在从海权到陆权时代的转变中,极具超级枢纽的潜力和机遇,将有望在中国向西开放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当然,拥有机遇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相比于国内其他主要物流节点城市,西安要成为超级枢纽,仍需要提前布局、科学规划。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靳晓哲表示,郑州作为中国主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拥有高铁、公路、民航航线等多方面的通达优势,物流建设、经济辐射等方面也取得了相应成果;另外,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重庆,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节点优势,积极引进东南亚外资,加强产业国际合作。

为进一步释放枢纽城市的红利,王志也提供了些许思路,他说道:“各节点城市需要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础上,统一技术标准和海关手续、简化法律程序,减少货物在内陆港口、边境港口的停留时间。铁海联运的方式下,需要尽可能提高货物运输量,摊薄运输成本,充分发挥国际物流通道对贸易的带动作用。”

(图片来源: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国际协会、西安浐灞国际港等)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