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基金分析框架的时候,有一些读者问我,是否有想法汇总写一本书。我委婉地拒绝了,因为,写书并不是一个好生意啊。

1. 首先是内容的独特性,如果只是简单整理和抄袭别人的东西,炒剩饭,其实意义不大的。我的基金分析框架,其实很多都是借鉴券商金工研报,谈不上创新性/独特性;

2. 写公众号可以比较随意,但写书是一个更加严肃的事情,写书你需要涉及到引用,内容的准确性,毕竟我也不想书籍出版之后,被发现里面各种漏洞,反而成为笑柄,严肃的背后是巨大的工作量;

3. 分析框架这种是动态更新的,随着实践会慢慢发现之前分析方法可能并不使用,可能又会有新的想法,但书籍的内容更多的是静态的;

4. 有些人写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为了营销,但是我并没有这种需求。出书在普通人看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自己写了书,亲戚朋友之间,粉丝之间送本书,看起来会有一种倍有面的样子,似乎出本书,自己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和大牛了。但实际上,只有你自己出版费,出书很容易的,但是你去顶级的期刊发表一两篇文章就不一样了。抱歉,我作为一个内向的程序员,并没有这种虚荣心需求。

所以,我就不出来浪费纸张,污染环境了。

如果是翻译书籍呢?那就是一个好生意了。

1. 首先,不用担心内容被质疑了,一般翻译的都是国外经典著作,不会出错。

2. 翻译这个工作其实并不需要自己去亲力亲为的,国内的研究生不知道帮帮老板翻译过多少本书籍了,其次,公司的员工也是指挥去完成的,实在不行,直接外包出去,现在都有ChatGPT了,自己最后简单审查一下就可以了,然后到时候可以直接挂一个Title:担纲翻译。即委婉地回避了这本书并不是自己是否逐字逐字翻译,又强调了自己在这个翻译工作的重要作用;

3. 借势。这一点做营销的,尤其是自媒体营销的最懂了,正所谓:借钱是要还的,但是借势不需要。比如大家都关注指数基金,我翻译一本国外指数基金著作,这样或多或少,人家也会把我的名字跟指数基金关联上,甚至会把我当成国内的代言人一样。早几年很多人翻译巴菲特的书籍和信件,也是类似的逻辑。

聪明的商人,总是能够在很多条道路中选择的一条最省时,最有效的道路。但在浩瀚的书海中,能够让读者记住的是往往是那些引起共鸣的深度思考,有时候一句话就让人醍醐灌顶。这可能就是受尊敬的投资者与聪明的商人之间的差别。

吐槽完了,下面是最新的业绩跟踪。

数据说明

使用这个业绩跟踪之前,我建议您先看看之前的文章:基金投顾挑选要不要看历史业绩?

• 因为合规原因,目前投顾数据源采用的是韭圈儿平台上用户贡献的数据。该数据可能与各平台数据存在误差,如果存在偏差,请以各个平台官方数据为准。

• 参考《如何估算基金投顾的仓位?》中介绍的方法,采用最近2年的净值对于权益债券仓位进行估算,对于拟合优度R^2大于0.6的投顾组合,按照权益仓位分为:固收+(<30%),股债平衡(30%-70%),权益(70%-110%),其余归纳为未分类。(如果权益仓位显著高于110%,很有可能是行业主题类的基金投顾,也不纳入权益类)

• 业绩基准指数,增加了万得股基和偏股基金指数,同时增加了《微积分的基金投顾业绩评价基准》中编制的部分大类资产配置指数;

• 默认排序指标进行了变更。之前采用夏普比率存在收益率为负数的时候,可能存在逻辑矛盾的问题,所以参考晨星的做法,复现了晨星风险调整收益,作为默认的排序指标。具体可以具体可以参考文章《晨星风险调整后收益到底是个啥东东?》。没有一个完美的排序指标,建议您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直接在底层Excel数据上进行筛选;

权益类 股债平衡类 固收+类

至此,全文完,感谢阅读。

如果您发现我的分析有错误和遗漏的地方,欢迎指正和补充。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中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人所在机构没有任何关联,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投资者不应将此作为投资或决策依据。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等说明,充分认识该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微信更改了公众号推送机制,为了避免收不到推送,记得公众号加关注和星标哦。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