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持续下跌近两年、股价暴跌超八成的弘元绿能$弘元绿能(SH603185)$(603185,更名前为“上机数控”),又探出股价新低——20.42元。

而前海开源顶流基金经理、2021年度公募股混基金“双料冠军”崔宸龙,从2022年二季度起携管理的多只主力产品,大举杀入这只股票。数据显示,该股一度是崔宸龙所管基金产品的第二大重仓股,仓位甚至超过了新能源“一哥”宁德时代。

到今年一季度,崔宸龙重仓弘元绿能已经7个季度,“死扛”从高位下来高达84%的跌幅,尽管期间弘元绿能出现董监高集体减持、业绩从下滑到亏损,以及其他机构资金的大举出逃。

飞瞰财金梳理发现,类似弘元绿能这样的操作,在这位出道一年多就斩获公募冠军的“85后”基金经理身上,并非个案。

高位下注重仓

暴跌84%至少亏13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前海开源新经济、前海开源新兴产业三只主力产品,集体杀入弘元绿能,当季末合计持有该股257.2万股。

此后,崔宸龙连续三个季度大幅加仓,至2022年三季度末、2022年年末、2023年一季度末,三只产品在弘元绿能上的合计持仓分别为1342.32万股、1466.16万股和1623万股。

至2023年年末,崔宸龙三只产品持有弘元绿能数量则为2237.06万股,考虑到该股在2023年7月实施了“10送3.974股”,意味着崔宸龙在2023年二季度微减弘元绿能不到25万股。

进入2024年,前海开源新兴产业一季报未显示该股持仓数据,其余两只产品持有2193.61万股,较去年末未发生变化,仍维持重仓。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 ,从2022年三季度开始,崔宸龙上述三只产品就成为弘元绿能股东中持仓最大的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而弘元绿能不仅是三只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甚至超过宁德时代,以期末18.11亿元的持仓市值,成为三只产品合并计算后的第二大重仓股。

不过,对弘元绿能付出“真爱”的崔宸龙,却被狠狠“辜负”。

在崔宸龙加仓力度最大的2022年三季度,弘元绿能股价触及133.52元(前复权,下同)的阶段高点,此后就开始走持续单边下跌通道,就在今日(2024年6月3日),还创出了20.42元的新低。而至今日收盘,弘元绿能的收盘价为20.6元,较2022年三季度崔宸龙大幅加仓时的股价高点,跌去84.57%!

而崔宸龙在这只股票上具体亏了多少钱呢?

可以做个测算,2022年三季度末,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前海开源新经济持有弘元绿能1294.54万股,当期末的市值为17.46亿元。根据披露数据,这部分股票崔宸龙一直持有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对应除权后股份约为1809万股,而当期末的市值只剩下4.36亿元。

换言之,仅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前海开源新经济两只产品,不到两年时间,在弘元绿能上就录得13.10亿元的亏损。

而二季度至今,弘元绿能股价依然在单边下行,累计跌接近15%,如果崔宸龙继续选择死扛,在该股上的亏损总额,势必将进一步扩大。

硬趟三大“雷区”

无奈还是必然?

通常情况下,敢重仓一只股票,基金经理势必有着较为充足的信心,但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密切关注公司的变化,适时调整策略应对。

飞瞰财金小编发现,崔宸龙“硬扛”弘元绿能的7个季度里,公司基本面、资金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其应对策略却似乎是顶着利空加仓,深套后“躺平”。

首先,在2022年11月19日,也就是崔宸龙高位大幅加仓后不久,弘元绿能发布公告称,时任副总经理季富华,监事杭岳彪,副总经理王进昌等6名高管计划减持。彼时,弘元绿能总共才10名董监高(不含独董)。至2023年6月6日,最终有季富华等4人完成减持。

董监高的集体减持,被市场解读为代表了某种信号,此次减持后,弘元绿能股价进一步承压,走势更为疲弱。但崔宸龙仍然进一步加仓。

其次,紧跟高管集体减持,公司业绩开始变脸,先是业绩下滑,之后开始亏损。2022年四季度,弘元绿能的净利润同比、环比下滑幅度分别达34%、84%,这拖累了全年增速。

进入2023年,弘元绿能业绩“爆雷”更为明显,四期财报单季营收全部出现同比下滑,扣非净利润按季和按年同样基本是大幅下滑状态。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单季,弘元绿能更是录得亏损5.78亿元;2024年一季度,其继续亏损1.41亿元。

事后来看,高位且在业绩雷爆发前减持的高管们,“眼光”确实不错,即便相较高管们减持的最低价,弘元绿能目前股价也是腰斩。

最后,从其它机构的操作来看,大多随着基本面的变化减仓或者清仓了,崔宸龙似乎铁了心要“殿后”。

2022年,弘元绿能吸引了不少公募前来扎堆,2022中报、年报,分别有391只、387只基金持仓。显然,崔宸龙的建仓、加仓皆在“人声鼎沸时”。

而伴随高管减持、业绩爆雷,弘元绿能股价单边杀跌,众多机构纷纷砍仓出局,至2023年末时已仅剩191只基金持仓,比2022年末时减少约一半,并且剩下的大多为指数型基金或量化策略基金。

至今年一季度末时,弘元绿能的机构持仓名单中,主动权益类产品就仅剩崔宸龙的基金了。根据东财Choice,该公司近一年来已没有机构调研的情况披露了。

那么,崔宸龙顶着高管集体减持、业绩爆雷和同行的撤退选择坚守,究竟是无奈,还是有着某种必然?

弘元绿能并非个案

多股上演类似“剧情”

崔宸龙在弘元绿能上的“满级”操作,并非个例。

2023年四季度,崔宸龙的前海开源新兴产业、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前海开源沪港深新机遇三只产品,同时现身星链概念股盟升电子,期末合计持有该股67.62万股,其中海开源沪港深新机遇该股更是将其买成了第六大重仓股。

与崔宸龙大举开仓相反,同期社保基金两只组合及QFII科威特政府投资局、澳门金管局悉数退出该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就在崔宸龙买入后,很快2024年开始盟升电子就开启暴跌走势,股价从最高52.8元单边杀至最低20.4元,最大跌幅超过六成。期间,又现业绩变脸的情况,盟升电子2023年净利润由盈转亏

今年一季度末,高位踩雷的前海开源沪港深新机遇,还在盟升电子上进一步小幅加仓。

值得注意的是,前海开源沪港深新机遇在今年一季度间大幅削减了权益仓位,股票占基金总资产比例由去年四季度末的92%锐减至38%。换而言之,崔宸龙在盟升电子中深度套牢后,宁愿砍掉其它的持仓,也要增持盟升电子,直至成为第六大重仓股。

目前盟升电子的基本面并未好转,根据公告,公司今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65%、12%,这样该股二季度以来继续下跌15%。

在德生科技$德生科技(SZ002908)$、新化股份$新化股份(SH603867)$及海源复材(今年一季度已“挥泪斩仓”)等个股上,崔宸龙也同样上演“买在人声鼎沸时、留在无人问津处”。

去年二季度AI、数据要素概念横空出世,德生科技一度创出历史新高。根据去年中报,当期期末该股的持仓公募基金数达113只,亦创历史新高,崔宸龙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前海开源新兴产业也首次现身,合计持有该股276.41万股,去年末其继续加仓至337.33万股。

但今年开年后,德生科技股价急速下跌,并一度腰斩。相比去年中报时的人声鼎沸,一季度末该股的持仓公募基金数仅剩下5只,其中崔宸龙两只产品在期末仍持有该股282.87万股,为持股最大的机构。

德生科技今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687万元,同比下滑56%。二季度至今,该股继续下跌18.86%,现价相对崔宸龙进场的去年二季度高位,已经跌去55%。

“出道即巅峰”

规模缩水近六成

2021年,“85后”小将崔宸龙凭借押宝新能源赛道,一举夺下当年的股混“双料冠军”,此时距他开启基金经理职业生涯,还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夺冠之后,崔宸龙所管理的产品净值就开始跌跌不休,上演了一把“出道即巅峰”。

最新数据来看,今年以来(截至2024年5月31日),宸龙管理的6只基金产品仅两只取得了正收益,4只为负收益,其中“重仓死扛”高位品种的前海开源新经济、前海开源新兴产业,年内净值分别再度重挫11.33%、16.97%。

值得一提的是,崔宸龙在夺冠前夕的2021年11月18日,才开始担任前海开源新兴产业的基金经理,目前其任职内回报率为-47.4%。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的份额从去年末的7.32亿份剧减至2.98亿份,单季遭净赎回了59.29%,基金规模也从7.59亿元暴跌至2.61亿元,环比减65.61%。

整体来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崔宸龙管理产品的合计资产规模只剩下173.92亿元,相对2021年末巅峰时的409.62亿元,已经缩水了58%。其中,3只沪港深产品已全沦为迷你基,合计规模仅1.5亿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