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投资者回报 上市险企跟进“一年多次分红”

新华保险近日披露董事会决议公告称,将实施2024年度中期分红派息。这是在新“国九条”发布后,首家跟进“一年多次分红”的上市险企。此前在4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指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评:新华保险此次决定跟进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政策,实施2024年度中期分红派息,对投资者和投保人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好处。首先是在投资回报方面,此次实施中期分红,将有效增加投资者的现金流入。此次实施中期分红,无疑对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展示公司健康的财务状况,稳定投资者的预期,减少市场投机行为等都有积极的帮助。常态化的分红机制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反映,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持股回报和信心,吸引更多长期资金进入市场。此外,随着权益市场情绪的逐步改善,保险板块将迎来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利好因素。 

13家保险公司一季度偿付能力不达标

在已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162家保险公司中,有13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这些公司主要因风险综合评级不过关而未能达标,包括5家人身险公司和8家财产险公司。业内人士指出,偿付能力不足将限制保险业务的扩展。为缓解压力,多家公司加速增资以提高资本水平。同时,保险公司还需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和优化业务结构来提升治理水平。
以下是这些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保险公司:

人身险公司
北大方正人寿: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
华汇人寿: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合众人寿: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平安养老险: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三峡人寿: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

财产险公司
安华农险: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安心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且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负值。
渤海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都邦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富德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华安保险: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新疆前海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珠峰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评:这些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风险综合评级不过关,以及部分公司在特定领域如操作风险、战略风险、流动性风险上的表现不佳。为了改善偿付能力和提升风险综合评级,这些公司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业务结构、提高治理水平,以及实施增资等策略。偿付能力不达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保险公司的保单履行能力,但监管部门会介入以确保客户权益整体上不受损害。譬如采取增资、改善内控机制、调整业务结构等来提高偿付能力。在极端情况下,会由保险保障基金或其他经营良好的保险公司进行接管,以保护投被保人的合法权益。 

2024年前五月仅两家险企获发债审批,利率跌破2.8%

在2024年前5个月中,仅有两家保险公司发行的债券获得批准。分别为利安人寿在5月28日、4月24日各发行10亿元,华泰人寿于4月9日发行120亿元债券。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债券的利率已大幅下降至2.8%以下。这一变化标志着保险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成本显著降低,反映出市场流动性的改善以及投资者对保险行业信心的回升。随着利率的下降,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压力有望得到缓解,为未来的业务扩展和资本运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评:今年以来仅三家险企宣布发债计划,与去年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去年,保险公司通过“发债+增资”合计补充资本1422.6亿元,今年截至5月31日,总共仅348亿元,其中发债金额只有148亿元。对于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多数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提升,降低了资本补充需求。同时,偿二代二期规则实施使得资本要求更严格,部分公司可能选择增资而非发债来满足监管要求。 

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32.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4%

5月3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2024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32.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4%。其中,产险公司总资产2.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4%。人身险公司总资产28.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4%。再保险公司总资产7751亿元,较年初增长3.8%。保险资管公司总资产1209亿元,较年初增长14.9%。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5.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0.3%。其中,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4.1%、186.2%、264.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6.3%、113.5%、229.1%。 

中消协:保险行业三大痛点待解,“报行不一”现象频发

5月2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保险行业三大痛点待解:在产品方面,大量应领但未领取赔偿、保险金以及现金价值的“睡眠保单”待唤醒。实收保费低于费率浮动下限、保费浮动无依据、超出备案费率收取保费等“报行不一”现象频发;在销售方面,保险销售误导屡禁难止。强制搭售保险、新型“默认勾选”暗含隐藏式搭售屡屡发生;在理赔方面,理赔时效难达消费者预期,产品理赔直付方式亟待建立,理赔服务指标较为笼统,保险业“主动式服务”有待加强。 

评:与其说是“主动式服务”有待加强,不如说是销售模式亟待变革。过去我们说,从线下代理人模式逐渐迭代到互联网保险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本质上是,仍然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所谓的“主动”,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触达用户的核心痛点,即他们对于当前的财富及生存状态存在哪些不安全感?其中又有哪些不安全感是可以通过保险等金融工具的组合使用来实现风险的全面或者部分的规避?用户过去购买了保险,但逐渐因为缺乏后续的有效管理,使之沦为了“睡眠保单”,对保险公司而言是盘活营收的存量,而对于用户来讲,更需要的是得到行之有效的保障服务,并以持续不断的用户教育来加深认识,从而了解到保险配置以及定期评估和调整对于自身的重要意义。因此,唯有以顾问式的服务,以方案和教育为主线,不断强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才能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中使用户对保险保持新鲜感和认同度,并且不断地使自己的资产配置能够与时俱进,符合自身的状况。 

乘联会:预计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77万辆,环比增长13.7%

近日,乘联会预估5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约为165万辆左右,同比-5.3%。由于上半月市场热度明显低于往年同期,“五一”之后终端人气回落,各厂商纷纷出台加码促销,据调研结果显示,5月中旬乘用车市场终端折扣-22.2%,相较4月底,总体市场价格仍在下探。新能源市场相对稳健,5月全月新能源零售预计可达77万,环比4月增长13.7%,渗透率预计为46.6%,再创新高。 

一季度车车科技营业收入7.87亿元,净亏损1220万元

5月30日,车车科技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报告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净营业收入7.87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为1220万元。一季度代理签发的保单总数为400万单,同比增长21.2%;对应的总保费规模为54亿元,同比增长9.2%。一季度,车车科技与新能源汽车合作带来保单11.9万单,同比增长124.5%;对应新能源车险保费为3.7亿元,同比增长78.5%。 

评:虽然车车的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如果其运营成本和各项费用等增长速度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仍然可能导致公司整体上出现亏损。比如,对于互联网保险中介机构而言,这些年仍有不少处于投入和扩张性的阶段,比如当前新能源车对车险市场的结构带来了较大的变化,这也是车车进行主动布局,加大投入的主要动机之一。对比过往数据,2023年,车车科技实现了33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3.2%,当年保单数量为1580万单,同比增长28.5%,其中2023年新能源汽车保单数为41.6万单,同比增长536.7%,全年录得净亏损1.6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为3320万元。这些都反映出了车车当前还处于扩张期,成本投入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一季度77款产品退保过亿,单一产品最高退保金额75亿元

5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消息,76家人身险公司披露的2024年一季度偿付报告中,当季退保金额超过1亿元的有77款产品。其中,以银保渠道销售的分红险、万能险、年金险等产品占主流。退保金额最高的产品为一款银保销售的年金险,一季度退保金额高达75亿元,退保率为45.12%。 

评:银保渠道打着“高收益”幌子来销售的保险产品,一直是我们认为监管必须要引起警觉和重视的。从根本上来讲,银保渠道虽然为保险公司带来了不少的业绩增长点,银行与保险确实也有在当下的宏观环境中进行“抱团取暖”的客观需求,但是他们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脱离了“保险姓保”的本质,在许多方面堂而皇之地打擦边球,与真正服务用户保障型需求的本质背道而驰,是会埋下风险隐患的。如果一款保险产品在发售之时就以“退保灵活”、“现金价值高”为卖点,那么其本质就是在背离保险的真正设计初衷的。 

超长期特别国债火热发行,多家保险机构“抢票”进场

据《证券时报》5月29日报道,正在发行中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不仅受到个人投资者热捧,“配债主力”保险资金的参与也非常积极。在20年期、30年期超长期国债发行中,不少保险资金已入场。2024年深圳市政府专项债券(七至十三期)发行结果显示,其中,1.7亿元的3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2.62%。而2024年山东专项债券发行结果显示,79.39亿元的3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2.66%。这两地政府专项债券的利率,较已发行的同期限的30年期特别国债利率(2.57%)高出5—9个BP。

 新华资产总裁张弛失联 疑似涉及资金运用问题

5月27日,新华保险旗下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弛被传出与外界失去联系,此消息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此前,新华保险原董事长李全也于上月失联,目前两者的情况均不明朗。据接近新华保险的人士透露,张弛失联可能与资金运用问题有关,他此前已被要求配合调查新华在投资方面的情况。据了解,张弛在金融行业拥有30年的从业经验,特别是在保险资管领域深耕近20年,曾历任多家证券公司高级职务,并于2019年接任新华资产总裁。新华资产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近年来受托资产规模显著增长,但也面临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