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将发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措施

  在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利表示,陆家嘴论坛是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国际金融高端对话平台,它见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中国证监会作为论坛的主办方之一,在积极参与办好论坛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平台来阐释监管理念和政策,回应社会关切,促进资本市场共建、共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利透露,6月19日上午,证监会主席吴清将出席论坛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并围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题发表演讲。6月19日下午,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将围绕“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表演讲。

  “本届论坛期间,证监会将发布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措施。”王利表示,“中国证监会将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建立资本市场支持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的协作工作机制,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发挥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今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王利表示,为了抓好贯彻落实,证监会在系统内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统一思想认识,细化任务举措,强化协调推动,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据介绍,近一段时间来,中国证监会先后赴北京、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分别召开部分上市公司、行业机构以及投资者座谈会,对新“国九条”落地情况开展调研督导,同时与地方党委政府进行沟通交流,深化央地协调联动,共同推动新“国九条”落实。

  “据我们了解,全国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对新‘国九条’学习宣传贯彻作出部署安排。”王利说,比如,上海市专门召开了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动员部署会,强调要深刻认识理解国家战略意图,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全力配合各项政策举措落地。有的省市还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的具体措施。同时,证监会积极加强与相关单位和部委的沟通协调,推动涉及跨部委的税收、联合执法、预期管理等事项取得积极进展。

  王利透露,为推动新“国九条”和有关配套文件,也就是“1+N”政策举措落地实施,证监会抓紧研究、系统制定出台了近50项配套制度规则,覆盖发行上市、机构、交易、稽查执法、投资者保护等各环节各方面,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在发行上市方面,修订了上市条件、检查比例的有关规则;在上市公司监管方面,出台了减持管理办法,修订了退市、分红等规则;在机构监管方面,修订了上市证券公司监管规定,发布了公募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在交易监管方面,制定了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在稽查执法方面,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了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加强央地、部际协调联动,会同市场有关各方,共同推动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实落地,一体推进强监管、防风险、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突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王利说。

  上海将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周小全在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上海将从金融管道式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一是进一步“互联互通”,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国际再保险中心能级,创新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期货期权品种,不断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对标对表”,对接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在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自贸区离岸债券发展等方面参与地方立法,研究推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企业“走出去”行动方案,稳妥发展跨境金融、离岸金融,提升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能力。

  三是进一步“增量提质”,修订《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提升金融中心法治化水平。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沪业务范围,全面落实国民待遇,吸引更多长期资本和国际组织来沪展业。

  近年来,上海稳慎把握节奏和力度,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更加凸显,可以简要概括为“四个加速”:

  金融要素市场互联互通加速推进。利率“互换通”正式上线,持续优化“沪港通”制度安排,启动沪新ETF互通,首对沪新ETF互通产品在两地交易所同步上市。启动再保险国际交易中心,吸引15家财险公司再保险运营中心、4家保险经纪公司入驻临港新片区国际再保险功能区。

  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加速提升。充分依托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创新先行先试优势,深入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资本市场。2023年,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20万亿元,在全国结算总量中比重超过43%,继续保持首位。

  面向国际的金融产品加速推出。推出全球首个依托我国指数开发的航运期货产品——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期货。至此,上海有原油、20号胶、低硫燃料油、国际铜、集装箱运价指数(欧线)期货及原油期权6个国际化品种可供境外交易者直接参与交易。30年期国债期货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形成了覆盖短、中、长和超长关键期限的产品体系。

  中外资金融机构加速集聚。金融业对外开放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全国6家新设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国内五大行参与设立的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超过一半的新设外资控股券商全部落户在上海。持续深化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92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参与上海QFLP试点,63家参与QDLP试点。

  周小全还透露,下一步上海将尽快出台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新一轮建设方案,充分发挥科技赋能金融创新的乘数效应,把握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迭代创新的新机遇,坚持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相结合,推动金融科技底层关键技术发展。推进金融科技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金融科技应用场景。依托金融科技领域重大试点,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为金融科技企业和人才在沪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高质量推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据悉,上海2020年启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覆盖上海线下与线上消费、交通出行、政务民生等各领域,并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超大城市定位,在跨境支付、跨区域支付、金融业务、航贸数字化等领域探索,积极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率先落地全国首单跨区域数字人民币支付、首单国际原油跨境数字人民币结算业务、首单大宗商品现货数字人民币清结算业务等创新特色场景,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在首批、第二批测试中均落地多项场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