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2024-06-04 17:18:28

摘要:5月30日,中国船舶在线召开2023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5月30日,中国船舶在线召开2023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财报显示,2023年,中国船舶实现营收748.39亿元,同比增长25.81%;归母净利润29.57亿元,同比增长1614.73%;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2.70亿元,同比增长68.84%;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821.12%。

中国船舶方面表示,2023年公司超额完成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未来行业变化预计将对新造船市场形成有利支撑。公司目前在手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不过,2024年一季度,中国船舶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对此,中国船舶回复《华夏时报》记者称,2024年随着低价船订单逐步出清,主要原材料价格趋于稳定,公司完工民品船舶毛利率预计将会改善。

在手订单饱满

5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召开。“公司超额完成了2023年的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中国船舶董事、总经理施卫东介绍说。

财报显示,2023年,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748.39亿元,同比增长25.81%;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1614.73%、达29.5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2.13亿元,2022年同期则为-4074万元;2023年年末,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1778.32亿元和483.49亿元。

订单方面,按年报披露口径,2023年,中国船舶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28艘,总计918.61万载重吨,按2023年底汇率计算的订单金额为728.78亿元(人民币,下同)。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261艘,订单金额1534.99亿元;修船订单77艘,订单金额13.46亿元;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23.79亿元,应用产业合同订单金额8.31亿元。

进入2024年,中国船舶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业绩会上,管理层透露,公司2024年经营目标为营业收入722亿元,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2.70亿元,同比上年增加68.84%,完成年计划的21%。

同期,中船防务、中船汉光、中国动力等多家中国船舶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业绩也纷纷实现“开门红”。例如,中国重工在业绩会上向投资者介绍说,今年一季度公司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产品交付量同比增加,实现营业收入101.67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03.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708.38%。

不过,2024年一季度,中国船舶毛利率为7.22%,上年同期则为9.41%,这也成为业绩会上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对此,中国船舶方面在线回复《华夏时报》记者称,2024年随着低价船订单逐步出清,主要原材料价格趋于稳定,公司完工民品船舶毛利率预计将会改善。

另据中国船舶财务部门负责人郎文分析,中国船舶2021年上半年之前相对低价船订单正处于逐渐交付出清过程中。后续随着高价船舶订单交付比重的增加、钢板的当前价格有利于改善船厂成本端,以及公司积极采取套期保值方式规避汇率风险,“在上述订单、成本、汇率的综合影响下,预计毛利率可得到改善。”

手持订单结构不断改善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37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31.7%。与此同时,我国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

对于船舶行业的走势,中国船舶方面给出了积极而又谨慎的看法。

“船舶工业周期属性明显,新造船需求与前端海运贸易市场需求紧密相关,亦受产能供给、船龄结构、环保政策、技术升级等因素影响。”中国船舶方面向记者表示,展望2024年,一方面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速度加快,以能源运输为主的海运贸易格局重构,全球优质造船产能供给趋紧,对新造船市场形成有利支撑;但另一方面,亦受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地缘政治等因素交织影响,当前航运造船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有所提升。

“国际船舶市场是充分竞争、随行就市的市场,公司将密切研判市场走势,把握市场特点规律,加强订单管理,按照市场化原则并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实际承接订单。同时,公司将加强生产管理,高效率抓赢生产交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国船舶强调。

同时,中国船舶集团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包张静表示,船舶行业再度迎来收获的黄金季节。目前船厂手持订单饱满,而且订单结构是高端船型占主导,新造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原材料钢材的价格仍然处于相对低位,汇率相对于船舶行业也处于比较友好的水平。”包张静分析称,在多重利好因素持续叠加的作用下,船舶行业利润进入加速释放期,“总体来讲,今年的市场情况一定比去年更好”。

对于后续产能和潜在订单的情况,中国船舶方面介绍说,近年来,公司旗下各子公司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业务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技术质量和产品结构优势愈发体现,占据了稳固的市场地位,“根据手持订单,公司将狠抓生产管理,确保产品交付”。

具体而言,一是加强造船项目管理,抓实生产管控,加快生产纠偏,强化计划执行;二是发挥批量船建造优势,提升集装箱船、客滚船、汽车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建造能力效率,达成快速连续交付,巩固领先地位;三是要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提高资源周转率;四是公司下属企业将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结合自身情况和市场需要,积极探索、合理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订单需求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中国船舶手持订单结构不断改善。其中,中高端船型占比近80%,绿色船型占比超45%。

施卫东表示,公司瞄准大型LNG运输船、大型邮轮、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豪华客滚船、极地运输船、汽车运输船等中高端产品领域,打造了一批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化、系列化精品船型。

施卫东表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船舶工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题目。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传统制造业发展到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助推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变革推动船海装备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同时,也将继续下大力气培育、发展与打造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各类资源要素,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施卫东强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