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观到谨慎乐观;从无人问津到悄然抄底,再到四处调研……随着行情深度调整及支持楼市政策陆续出台,外资机构近期又开始积极关注中国房地产行业。

  近两个月来,高盛、摩根士丹利、贝莱德等外资巨头纷纷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转投“信任票”。多家外资机构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面和销售数据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此前的不利形势发生了转变。另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陆续有外资悄然买入房地产板块及上下游产业链公司。

  房地产政策效果初现

  前些年,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一批外资机构,陆续发出谨慎看待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报告,并下调了对房地产板块的评级。近期,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改善及楼市政策出现的积极变化,外资机构对中国房地产板块的态度出现了转变。

  “这轮楼市调整的大部分过程可能已经走完,预计今明两年将是本轮房地产调整的关键期。”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既可以降低房地产行业库存,改善开发商流动性问题,更好地推动实现保交楼工作,也有助于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刺激房地产消费。

  瑞银中国内地及香港房地产投资研究部门主管林镇鸿认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预计将支持地方国企收购已建成但未出售的商品房,并将其改造为保障性住房。“中国房地产行业确定了去库存模式,这一方向非常重要。”林镇鸿说。

  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也认为,房地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短期看,房贷利率下调,降低了购房者的购房成本,能够有效刺激居民的购房意愿,同时也能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长期看,一系列房地产政策的出台,释放出来的积极信号,预示着宏观层面将继续维持宽松政策。

  “4月底,我们判断政府在处理房地产问题方面的思路有了非常大的调整。我们看到了房地产市场风险出清的希望,进而看到宏观经济出现稳定乃至全面复苏的希望。”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

  外资增持部分地产股

  近期,房地产板块放量大涨,行业板块成交额连续创下阶段新高。自4月24日以来至今,地产行业指数累计涨超15%,整体放量上涨。与地产板块大涨相应的是,知名外资机构增持了部分房企股票,并频频出现在房地产企业的调研名单中。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