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转自@富荣基金龚克寒


5月份刚过完,想和大家回顾下2024年以来的债市和背后的逻辑。

总的来说,年内债市显著走强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从多个数据来看,比如PMI、社融等,我们国内基本面仍在弱复苏,实体经济与居民部门实际融资需求偏弱,大家更愿意存钱,个人、企业的投资需求明显减弱,即使货币政策维持偏宽松的环境,市场的钱越来越多,但宽货币到宽信用的过程,道阻且长。因此,优质的、能带来安全收益的债券资产越来越稀缺。

详细说说“资产荒”吧!这个词几乎每年就在提,但今年这一现象更加极致。今年二季度以来,理财产品规模保持高速扩容。在3月末理财资金回表程度低于历史均值的背景下,4月-5月以来理财产品约3万亿规模增量,一方面是季末后次月资金回流理财,规模实现快速回升;另一方面则是银行存款收益率的不断下调,在比价效应的作用下理财产品相对性价比凸显,居民资金或更倾向于流向理财产品。另外,叫停手工补息也会使得理财产品增加债券投资,存款占比会有下降,都会增加债券资产的需求。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大量流入的资金是“负债”,把钱投出去才是资产,这一供求关系失衡从2023年就开始了,在城投债融资收紧+广义基金规模快速增加背景之下,优质信用债供求持续失衡,信用利差大幅压缩,今年以来该现象也未见缓解,且愈演愈烈。不仅如此,随着城投债洼地被一一扫平,信用利差的区分度也明显降低,大有利率化趋势。

简言之,理财产品、债基、货基承接了大量的低风险偏好的资金,近期规模迅速扩张,但利率债能获得的票息越来越低,叠加以城投债为代表的信用债随着化债、发行收紧等因素,供给量边际减少,“资产荒”现象演绎的比较突出。


$富荣中短债债券A(OTCFUND|013520)$ $富荣中短债债券C(OTCFUND|013521)$


风险提示:1、本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和合作客户的研究成果,但本公司及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本材料所包含的信息或建议在本材料发出后不会发生任何变更,且本材料仅反映发布时的资料、观点和预测,可能在随后会作出调整。2、本材料中的资料、观点和预测等仅供参考,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3、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


#印度股债汇“三杀”,发生了什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