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立莉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在我国保险公司的阵营中,“银行系”寿险公司被看作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背靠银行这棵大树,此类寿险公司具备天然的渠道和客户优势。

在这其中,国有四大行工农中建旗下的保险公司: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建信人寿,因母行实力雄厚尤为受人关注。

这四家保险公司里,中银三星人寿成立稍晚。2015年,中行拿下中银三星人寿前身中航三星人寿51%的控股权,圆梦寿险。

与多数银行系险企类似,中行入主后,中银三星人寿的业务开展侧重银保渠道,业绩增长进入“快车道”,保费规模连年攀升,2017年中银三星人寿首次盈利。

但近两年该险企盈利明显放缓。2022年中银三星人寿的业绩大幅下滑。2023年,其盈利之路也是“一波三折”。

近日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中银三星人寿扭亏为盈,净利润改善明显,由上年同期的-0.73亿元转为1.59亿元。

与此同时,去年中银三星人寿将帅齐换。2023年2月,监管核准马超龙中银三星人寿董事长的任职资格;下半年总经理崔大杰卸任。随着管理层的调整,中银三星人寿业绩发展更加引人关注。

1、一季度扭亏,盈利放缓能否改善?

中银三星人寿发布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评价结果为AA。

截至一季度末,该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溢额为44.97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62.49%;综合偿付能力溢额77.97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08.34%。

2024年一季度,中银三星人寿实现保费收入95.8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4.05亿元,增长21.83亿元。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0.73亿元转为1.5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虽然中银三星人寿自2017年始已连续盈利七年,但多数年份处微利状态,且近两年的净利润大幅波动。

2024年一季度中银三星人寿迎来“开门红”,能否就此一改前两年的盈利状况,业界对此颇为关注。

历年年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中银三星人寿保费收入整体呈增长态势,分别实现28.66亿元、53.05亿元、77.89亿元。

2021年中银三星人寿突破百亿大关,2021年至2023年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43.39亿元、173.26亿元、248.68亿元。

然而,净利润方面的表现远不如保费。

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中银三星人寿净利持续增长,分别实现0.35亿元、0.55亿元、0.67亿元。

2021年中银三星人寿净利润大涨,实现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00.07%。

但好景不长,2022年中银三星人寿净利“大变脸”。当年净利润仅为777万元,同比下滑94.22%。

时间来到2023年,该险企前三季度净利润波动较大,分别为-0.73亿元、1.56亿元;第三季度净利润断崖式下滑为-3.43亿元,直至第四季度才扭亏为盈。

日前披露的年报显示,2023年中银三星人寿保费收入248.68亿元,净利润0.76亿元。虽然较2022年大幅增长,但也仅与2020年盈利持平。

业内观点认为,银保渠道的特殊性,决定了符合银行客户需求的产品大多是带有投资收益类的产品。而产品到期后,保险公司通常会就会面临满期给付的资金压力。

近两年,中银三星人寿多项支出增长明显。其中,2022年退保金、赔付支出两项分别为8.93亿元、4.39亿元,同比增长172.51%、14.61%。

2023年年报显示,退保金为7.18亿元,较2022年下降19.6%;但赔付支出为13.77亿元,较2022年增长213.67%。

2、高管更迭,将帅齐换

中银三星人寿近期业绩发展备受行业关注,除一季度净利扭亏之外,高层人事变动也是原因之一。

2023年,中银三星人寿迎来其成立后的第四位董事长马超龙,总经理崔大杰卸任转战同为“中行系”的中银保险。当年2月,监管核准了马超龙中银三星人寿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马超龙出自中行系统,是中银三星人寿第三位中行背景董事长,曾在中行重庆分支行、天津分行任职,与中银保险亦有交集。

公开信息显示,马超龙出生于196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管理专业,高级经济师。1987年,马超龙加入中国银行,先后任中行重庆市分行营业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南岸支行行长、结算业务处处长、高新支行行长、沙坪坝支行行长、重庆分行行长助理、重庆分行纪委书记兼工会主任。

(图 / 天津商业大学团委(马超龙))

2015年,他加入中银保险,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2016年8月担任中银保险总经理;2017年担任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行长。

马超龙的上一任王建宏同样出自中行。早在中银三星人寿2022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里,董事、监事和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情况一项中,王建宏已成为董事长前任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在王建宏低调卸任半年后,2023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王建宏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审查调查。

时间来到2023年下半年,中银三星人寿总经理崔大杰离任。2023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行政许可信息显示,核准崔大杰中银保险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图 / 中国保险网(崔大杰))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在中银三星人寿2023年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发现,该险企在披露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时,崔大杰已不在高级管理层一栏中。

空悬半年时间,2024年3月,据媒体报道中银集团保险总裁邱智坤,将接棒崔大杰出任总经理一职。

邱智坤同样在中行体系内工作多年。公开资料显示,邱智坤出生于1969年10月,曾任中行(香港)有限公司分管东南亚区域业务副总裁、中行约翰内斯堡分行行长、中行(哈萨克斯坦)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行新加坡分行行长,中银集团保险总裁等重要职务。

若邱智坤任职资格获批,将与董事长马超龙组成新一届领导班子。不过,截至6月5日,「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在中银三星人寿官网上发现,邱智坤目前尚不在高管行列中。

3、时隔两年,24亿增资仍未获批

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保险业在本世纪初曾迎来一场“大扩军”。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世界级的保险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合资企业迅速发展扩容。

中银三星人寿前身中航三星人寿便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2005年,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与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发起设立中航三星人寿,双方各出资50%,总部设于北京,是中国首家中韩合资寿险公司。

2015年8月,中国银行通过旗下中银保险,以12.75亿元增资获得中航三星人寿51%股权。三星生命保险的股份降为25%,中国航空集团则缩减至24%,该险企注册资本增至16.67亿元。中航三星人寿就此更名为“中银三星人寿”。

2017年8月,中银保险将中银三星人寿51%股权转让给中银投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行入主后,中银三星人寿进入业绩增长的快车道。其发展方向侧重银保渠道,保费规模连年攀升。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不过,保费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偿付能力的挑战。为提高偿付能力,2019年中银三星人寿首次提出增资。

彼时,中银投资出资4.08亿元、三星生命保险出资2亿元、中国航空集团出资1.92亿元。该次增资事项于2020年获得监管批准,中银三星人寿注册资本由16.67亿元增至24.67亿元。

两年后,中银三星人寿再次提出增资。2022年3月,该险企发布《关于变更注册资本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称,将增加注册资本24亿元。增资后,该公司注册资本将由24.67亿元变更为48.67亿元。

该次增资由股东中银投资、三星生命保险以及中国航空集团按照当前各自的持股比例提供。三家股东的出资额分别为12.24亿元、6亿元、5.76亿元。增资后,股东持股比例不发生变化,上述三家股东的持股比例依旧为51%、25%、24%。

但自公告发布以来已过去两年时间,上述增资事项仍未得到监管批准。中银三星人寿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注册资本仍为24.67亿元。

此外,需要关注的是,中银三星人寿作为四大行系险企的后起之秀,在保费规模与其他三家仍有不小的差距。

2024年一季度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建信人寿保费收入分别为:196.22亿元、193.77亿元、186.17亿元,远超不足百亿的中银三星人寿。

在高管更迭、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中银三星人寿能否缩小与其他三家的差距、一扫盈利颓势?「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将持续关注。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