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人才受到了部分银行的青睐。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5月以来,已有光大银行、湖南三湘银行、微众银行等银行招聘催收人才。

6月3日,光大银行发布的招聘公告显示,零售与财富管理部客户营运中心-专属运营团队电话催收岗招聘3人,负责对分配的贷后账户进行管理,对违约客户及时进行电话告知;了解客户情况,登记客户信息和还款信息;建立管理台账、及时跟进并更新信息;协助进行过程管理和账户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并总结提供风险策略的优化建议;协助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规范。

5月31日 ,湖南三湘银行公告称,为更好地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现面向全国引入高级催收管理人才、高级电催人才等7个岗位的高级人才。

根据公告,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将负责制定和执行催收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督导逾期客户催收工作,及时跟踪后续情况,同时定期管理和分析催收数据,结合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各部门催收情况,制定和调整催收策略,管理并辅导业务部门完成各阶段的催收业绩指标。

而高级电催人才将负责制定和执行电催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负责管理电催团队,同时对不同风险程度的逾期客户催收工作进行督导并及时跟踪后续情况。

此外,还需定期对相关电催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结合报表数据,监控、分析各部门的催收情况,及时调整催收策略。

5月29日,微众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招聘业务运营支持岗(委外运营)人才,负责委外催收机构日常业绩指标及过程指标监控,为机构督导提供现场运营数据支持等。

“金融机构此前多采用传统催收方式,如电话催收、信函催收和上门拜访等。这些方式虽然直接,但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金融机构自主催收能够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催收效率,同时更好地掌控催收过程,确保合规性和客户关系的维护。此外,自建催收团队也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债务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个性化的催收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互金协会5月15日发布的《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应切实履行贷后催收业务主体责任,不断加强本机构催收能力建设,审慎实施外包。金融机构应加强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做好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防范不当催收、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加强催收组织管理,明确具体负责催收业务的管理部门,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相关工作,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组建专门负责催收业务的部门。

对此,王鹏认为,《指引》的发布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承担更大的催收责任。这也要求银行的催收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催收过程合法合规,不侵犯客户权益,并且坚守道德底线,不使用威胁、恐吓等不当手段。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