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量化传闻导致的量化驱动踩踏,目前的情况类似今年1月底2月初了,做中线以上的可以考虑出手。


今年2月初,Q1业绩还不知道,作为一个业务调整期的公司,当时买的是优质的净资产(每股5.35,现金占比高,存货和负债极低)和超跌错杀的反弹空间,所以当股价反弹站上净资产价格的时候,就可以撤了;

今年4月底,买的是“生物制造”这一可以对标低空经济的国家政策方向带来的想象力,所以当国家级政策迟迟不落地、整个主题炒作渐渐降温的时候,就可以撤了;

那么当下买的是什么?
冲着生物制造、合成生物来的,那显然是交易水平不行。第一波风口明明已经熄火了,第二波到底有没有根本看不清,即便是有,溢多利此前也并没有表现出比蔚蓝生物、川宁生物甚至富士莱更好的股性,这个时候冲着主题买它,纯属脑子不清楚;

当前溢多利最核心的价值恰恰在于市场最不关注的业绩(基本面)角度:
首先是业绩,Q1有接近2000万的利润,而从公司最近频繁的市场交流来看,工业用酶持续放量,Q2大概率可以看到业绩同比和环比的正增长,很可能幅度还不小;在前两年业务调整、包袱甩光的背景下,今年至少1亿到1.2亿的利润是可以看到的,那么现在30亿的市值对应25X~30X,不便宜但也绝对不贵;那么如果明年有2亿利润呢?
其次是技术,公司产品方向转型算是初见成效了,之前原料药贡献了相当大的营收和利润,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已经可以基本上被工业酶等新产品补上缺口。从出售业务到现在不过2年,已经相当不错。很显然,未来溢多利需要对标的是丹麦公司诺维信,专业的酶制剂厂商,2023年亚太区域销售额32亿rmb左右。从技术实力和产品梯队的角度,溢多利已经在挑战的路上了;相比之下蔚蓝生物还差得有点远(不过人家股性好啊);那么远期来看,溢多利只要在这条路上平稳走下去,100亿以上的市值几乎是必然;

最后,还是那句话,这票至少得看中线。一是Q2业绩预告的时点,二是到底还有没有国家层面的生物制造政策推动,三是公司自己经营方面和市场沟通方面能否保持比较好的能力和态度。

以上,祝股友们都赚到钱:)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