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当下的互联网公司,无论是头部还是中部,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不涉及网贷业务。

就在近一段时间,同城货运行业公司“货拉拉”上线借钱业务、“听书”平台喜马拉雅的招股书中浮现金融业务......互联网与贷款的相关故事频频曝出。

所以,“互联网的尽头就是放贷”?

似乎不言而喻。

但是在监管收紧的背景下,真的是任意一家有流量的互联网平台就可以通过放贷而变现吗?

今年315,就有同程旅行旗下同程金融被曝光。原因在于,同程金融因“礼品卡”产品涉嫌变相高利贷。此后,同程旅行关闭了APP的贷款入口,同程金融也对外回应称“将立刻对相关产品进行下线,同时对公司所有产品进行合规性检查,并全力配合相关部门的整改要求”。然而,据了解,消费者后续维权却遭遇了“维权难”,“收取会员费”“高利贷”“暴力催收”依旧是其被投诉的重点。

同程金融,显然也是一家由互联网旅行公司而孵化出的贷款业务板块,其所暴露出的问题,或许也是大多数互联网平台贷款业务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事实上,细细看来,互联网平台做放贷业务的根本还是在于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进而实现流量变现,其中主要就是银行、保险、消费金融公司等。合作方式在体现为三种:

一就是常说的助贷。对于助贷,当前监管部门、市场与学术界尚未对完全形成统一明确的定义。不过,中国互金协会去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助贷业务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互联网助贷”现已成为一种特定业务模式的代称,一般是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作为渠道入口,在营销获客、数据分析、技术应用、贷后管理等方面与各类具有放贷资质的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模式。助贷机构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根据目前的监管要求,所有费用先由银行统一收取,再按约定比例分配给助贷机构)。目前主流的助贷模式包括“融资担保模式”、“保证保险模式”、“信托模式”及“分润模式”。

二是联合贷,也是目前银行和第三方机构合作的主流模式有贷款资质的平台与金融机构联合出资提供贷款。

第三种就比较简单,即引流,也就金融机构在互联网平台投放广告获客。

但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很多互联网平台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引流”合作了,更多的是向助贷、联合贷发展。

比如,上述提及的货拉拉,其App内信息显示,其借钱产品名为“圆易借”,最高额度20万元,年化利率10.8%起,目前已合作马上消费金融等头部持牌机构;

再如喜马拉雅,其今年上线的借贷产品叫做“听小贝借钱”,并在App上为其开辟了独立入口。只是该产品仅上线两个月便下架。目前喜马拉雅App“钱包”中,仅有合作方的借贷产品,合作对象包括360借条、度小满金融、借钱呗、好会惜、融360。

这也再次说明了,助贷不是想做就能做,除了要符合监管要求合规外,自身的硬实力更为关键。

如《中国互联网助贷业务发展研究报告》所说,“规模较小且无核心竞争力的助贷机构或将退出市场”。

当然,联合贷更考验相关公司的实力。目前来看,涉足金融领域更早的头部互联网网贷玩家优势更为突出。比如蚂蚁,据悉其和银行的合作基本以联合贷款为主。

另外,头部互联网网贷公司在行业渗透已久,合作机构覆盖面更为广泛。如度小满金融,其合作机构中银行超100家,保险公司超30家,消金公司超10家;京东金条合作机构则包括股份制银行、农商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信托公司等,共计约94家。

当然,也有头部平台的网贷业务发展并不顺意,如滴滴出行旗下的网贷业务。虽然背后有着巨大的流量,但其当前管理贷款余额仅约300亿,和多家头部互联网平台的在贷规模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近日,滴滴出行旗下的滴滴小贷发生股东和经营范围的工商变更。其中,股东方面,滴滴小贷由滴滴(香港)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有,变更为北京方向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和迪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迪润科技”)共同持有;而经营范围方面,滴滴小贷则被放宽。通过股权穿透,迪润科技、北京方向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均由滴滴出行全资持有。


结语


“宇宙尽头是铁岭,互联网尽头是放贷”。

到底是不是如此不知道,不过现实就是但凡大家熟知的互联网平台几乎都有贷款业务,比如支付宝借呗、微信微粒贷,百度度小满、京东金条、滴滴、360、美团等等。

或许,这也是互联网平台在拥有巨大流量后所能想到的主要变现路径吧。

谁让大家有需求?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